吉列斯·佈拉格德是“世界禦廚協會”的創辦者,他曾說出過這樣的一句話:“政治使人產生分歧,而美味可口的飯菜可以使人團結。”
無論是華盛頓的白宮還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對於宴會的各位主人來說,這些都是“巧實力”比拼的舞臺。
而蘇聯到俄羅斯的國宴,也見證瞭他們實力的起伏。
那麼蘇聯俄羅斯歷屆的國宴吃什麼,普京宴請平衡,斯大林宴請很豐富
蘇聯國宴的變遷
無論是過去的蘇聯時期還是如今的俄羅斯時期,國宴都是在克裡姆林宮舉行的,俄國人對於吃這件事也非常講究,翻開那段歷史也不難瞭解到,即使是在炮火紛飛的內戰時期,克裡姆林宮內部的高級宴會也都沒有斷過。
之前的波蘭外交官曾回憶說:“在1941年10月,德國已經漸漸逼近莫斯科瞭,可是當時蘇聯政府所擬定的國宴依舊處於正常舉辦的狀態,無論是斯大林,還是後來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他們都非常喜歡舉辦規模盛大的宴會。”
而在蘇聯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宴一共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1945年6月25日,蘇聯為慶祝衛國戰爭勝利而舉行的一次國宴,這次宴會一共有2610人參加,不過有2200人左右是參加瞭閱兵式的軍人。
而第二次,則也是由斯大林一手操辦的,那一次正好趕上他70歲的生日。
而蘇聯在那段時期的發展很好,所以國宴也相當豐富。
根據俄羅斯的一些史料記載,蘇聯國宴的食譜竟高達50多頁,甜食都有90多種,而且當時的蘇聯還為很多特殊的客人準備瞭特別的食材,比如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專用點心就有320種,可以說是體貼入微瞭。
而普通百姓望而卻步的魚子醬,在當年斯大林國宴期間就有72種。
從某種角度來看,國宴是彰顯國威的一面鏡子,在那個年代,這話確實有著深刻的道理。
俄國的國宴也通常以傳統的俄式菜肴來招待客人,琳瑯滿目的面包上,有上等的鱘魚子醬,還有伏特加酒等等。
伏特加這種酒不是一般人能撐得住的,駐莫斯科的外交使節被網友開玩笑稱為“高危行業”,他們在宴會的過程中,經常被熱情好客的俄國人灌下一杯又一杯烈性伏特加,有的當場醉倒,斯大林則更喜歡在這種場合下以水代酒,來冷眼旁觀使節門醉倒的醜態。
很多人不瞭解這段歷史,便給斯大林落下瞭一個“千杯不醉”的美名,在國宴上的酒水與日常朋友聚會有著很大的不同,宴會中的酒水可以助興,也對打開話題很有幫助。
不過,斯大林輝煌的國宴菜單之外,他本人也曾被刀叉“打敗”。
在二戰之後,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宴請過斯大林,斯大林看到桌子上擺著這麼多刀叉,一下也不太理解,於是無奈地問:“這些工具怎麼用?”
最後,他也不得不“認輸”,因為臨時要學習一套陌生餐具的使用辦法,實在是太困難瞭,他隻能說:“我們對待食物確實原始,要向你們多多學習。”
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國宴和斯大林時期相差不大,也是一種延續,不過,他們的時代,蘇聯還是繼續在創造著世界的奇跡,也是當年“東方陣營”中的領軍國傢。
可是,在戈爾巴喬夫時代,蘇聯已經漸漸走向瞭大滑坡,國宴中的一些情況,也印證瞭蘇聯正面對的巨大問題。
1991年5月,中國領導訪問蘇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舉行瞭歡迎國宴。
過去那種輝煌盛大的場面似乎已經消失不見瞭,蘇方的禮賓官送來的宴會請帖總共還不到20張,這讓代表團的成員有點納悶,覺得這個時候的蘇聯有點“摳門”瞭。
據代表回憶,這張請柬材質非常一般,是淡黃色的,比當時我國外交部所使用的請柬要小一圈,不過,讓代表們感到欣慰的是,請柬的信封上,俄文字母都是蘸水筆寫的,字體非常大氣,信封上的字母還是古俄文字母,算是“俄皇客人”的待遇瞭。
宴會當晚6點20分,在蘇方兩名禮賓官的帶領下,代表們沿著階梯上去,進入瞭喬治大廳,金碧輝煌的水晶吊燈格外耀眼。
在喬治大廳等候的時候,每人都得到瞭一張小信封,信封內裝著座位卡和中俄文菜單,宴會廳一共擺瞭13桌。
在宴會廳就座後不久,一個穿著西服打著蝴蝶結的彪形大漢就托著大盤子走進瞭宴會廳,這裡實行分餐制。
在巨大的銀盤上,有擺列非常整齊的兩三種生魚片、三四種香腸、火腿,還有紅色和黑色的魚子醬,魚子醬在比國內五分錢硬幣稍大一些的圓形面包上。
當時,有一位代表還數瞭一下,一共有12塊,紅色和黑色各占瞭一半,每人也就分上一塊。
一位蘇聯的部長和這位代表坐在一個桌子上,他悶悶不樂地說:“今年裡海出黑魚子的鱘魚是減產瞭,可在國宴裡,也不至於每個人就分上這麼一點魚子醬,不至於這麼寒酸吧!”
俄羅斯人也稱湯為“第一道菜”,一位部長拿起瞭菜單看瞭看說:“今天還真不錯,有兩種湯可以選。”
第一種湯,被中文翻譯為傘狀菌醬狀湯,第二種湯也是音譯,被翻譯成“哈爾措”。
當時,坐在這位代表對面的是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他問:“年輕人,這個湯你以前喝過嗎?”
還好,這位代表此前在莫斯科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他說:“我在列寧山上的國賓館喝過,主料是上等嫩羊排,配上米飯、土豆、胡蘿卜等,喝起來是很香的。”
喝瞭湯之後,接下來兩道熱菜上來瞭,分別是煎鱘魚塊和煎牛排,不過,從國宴的角度來看,這兩道菜並沒有展現出克裡姆林宮的水準。
熱菜上完瞭以後,接下來就是蛋糕、水果、冰淇淋、咖啡等等甜食,若是常年在莫斯科生活,也會發現這些和市內的一些上等飯店中的飲品沒有太大區別。
這位代表在回國後也撰寫過一篇文章,他寫道:回去之後,有朋友問我,戈爾巴喬夫的國宴怎麼樣,他們滿以為我會稱贊,結果我卻說,這次國宴在吃的方面顯得很一般。
這位代表名叫李景賢,他在莫斯科工作瞭很長時間,還擔任過駐蘇聯使館的政務參贊。
他的感覺也沒有錯,因為在這次宴會後的不久,蘇聯“大廈”就走向瞭崩塌。
他還參與過1985年的盛大宴會,那一次,邀請的是訪蘇副總理姚依林。
那次李景賢參加瞭陪團工作,宴會廳上擺著一條特長餐桌,沒邊都能坐下二三十個人,顯得非常氣派,宴會上的食品豐富多樣,而且做得非常地道考究。
有晶瑩剔透的上等波蘭火腿、肥肉瘦肉分佈均勻的匈牙利薩拉米腸,還有五六種各式各樣的生魚片,味道非常鮮嫩的小白蘑,以及用瞭五六個小時的文火才燉出來的灌燜牛肉。
這也難怪,李景賢才說這次國宴的規模不如以往。
畢竟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從60年代開始,兩國已經有20多年沒怎麼來往瞭,在戈爾巴喬夫入主克裡姆林宮後不久,他也希望能把繃得太緊的關系進一步緩和下來,他既然邀請瞭,自然是看的比較重要的。
一國之國力,還得看餐桌,就蘇聯而言,此言確實不假,當年斯大林年代的細致入微,再到後來1991年5月的質量直線下滑,這已經能夠得到證實瞭。
普京的國宴,非常講究
在近代史甚至更久遠的年代中,國宴菜色的奢華程度一定程度上是掛鉤的,當國傢強勁的時候,那種奢華的菜品就顯得更加“隨意”,不過也並不是說,菜品奢華一定代表著國力昌盛。
比如當年中非皇帝博卡薩就曾擺出過12道菜的國宴,讓很多法國賓客都驚呼:“跟這裡的菜品相比,法國的國宴就像是鄉巴佬的聚會。”
後來,博卡薩就被推翻瞭。
在21世紀前後,禮儀莊重和菜色儉樸逐漸成為瞭一種共識,美國國宴的主菜一共是四道,不過剛剛出現這種改革的時候,還有很多國傢的人不習慣,比如上世紀末的很多駐匈牙利使節都開玩笑說:“回去還得吃一頓才能吃飽。”
在普京逐漸執掌俄羅斯之後,國宴中也有這個特色,此時的俄羅斯又已經漸漸走向瞭崛起之路。
俄羅斯國宴歷史上,還非常註重介紹賓客這個特殊的環節。
當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俄方就從廣播員中挑出瞭水平最高的代表,專門在宴會上介紹英國女王。
在2019年4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他國領導人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瞭首次會晤,在峰會結束後,兩國領導人共進晚餐。
很多人都在好奇,普京會用什麼樣的待遇來招待他國領導人。
根據俄羅斯國傢通訊塔斯社的報道,普京的國宴菜單非常平衡,用到瞭很多俄羅斯的經典菜肴。
菜單上有:蟹肉沙拉、俄羅斯餃子、羅宋湯、焦糖蘋果冰淇淋、鱈魚片加蒔蘿汁、哈巴羅夫斯克牛肉配烤茄子、巧克力蛋糕等。
在國宴之前,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就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俄羅斯方面將以俄式菜肴來招待他國領導人,菜肴的樣式很簡單,都是俄式的特色菜,當然也少不瞭魚子醬。”
在2019年,這種國宴的改革早已讓很多重要國傢的領導人產生瞭共鳴,大傢也都不再支持鋪張浪費式的國宴,而是要吃得健康均衡,在這一點上,普京確實做得很好。
當然,放在現在的俄羅斯,酒文化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當年2012年的克裡姆林宮的新年招待宴會上,一款名為“克裡姆林宮”牌的伏特加酒亮相並贏得瞭賓客們的高度贊揚。
再後來,這款酒也就擁有瞭“俄羅斯國酒一號”的美稱,在當年2月,俄羅斯總統事務管理局新聞秘書維克多·赫列科夫就正式表示:“在克裡姆林宮舉行的所有國傢首腦出席的活動菜單中,將很快用到這款酒來招待客人。”
過去,在斯大林、赫魯曉夫的年代,國宴一直都延續著斯大林的格式。
後來在普京當選總統後,餐具統一都是雙貓頭鷹的“皇傢”標志,餐廳的服務員也穿著俄羅斯的傳統服裝,餐桌上的用品都是傳統的俄羅斯民間餐具,這也就代表著,在今後的國宴中,將更加突出俄羅斯的傳統民族特色。
這種改變,也是時代的變化帶來的,人類文明也漸漸發展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那種單純追求奢華和排場已經徹底在國宴中成為瞭過去。
參考
俄羅斯總統府牽頭打造國宴酒 新華網
“三六九等”的國訪禮儀 新京報
普京用啥佳肴宴請?俄羅斯餃子、羅宋湯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