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人們總是調侃“大學生不值錢”,但在上世紀80年代,能出一個大學生,就算是隻是大專也是很“稀罕”的。
可偏偏在湖北黃岡,有一個大學生放著分配的工作不做,流浪街頭16年,寧可住天橋底下,都不願意回傢,這是為什麼呢?
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卻不適應工作
在廣東東莞莞太路的一座圓形天橋下“住著”一個流浪漢,附近的居民都對他頗為熟悉,知道他會英語,還知道他會義務幫助大傢打掃衛生,可很少人知道,他曾是80年代的名牌大學生,也曾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個流浪漢就是陳穎。陳穎出生在湖北黃岡黃梅鎮張湖村,傢中有三兄弟,他是老大,也是讀書成績最好的那個。
陳穎的弟弟陳遠鵬曾表示,由於哥哥的學習成績最好,也是傢中最受寵的那個,夏天他們要出去下地幹活,陳穎則可以以“寫作業”的名義在屋裡吹空調。
1984年,陳穎第一次參加高考,考上瞭專科,但他沒有去讀。2018年時接受采訪的他,在說起這件事情時,還有些後悔:他覺得要是那時候他去讀瞭,畢業後分配到縣裡的銀行工作,到現在至少也可以當個副行長。
復讀瞭一年,1985年陳穎再次參加瞭高考,這次,他考瞭490分,被華中師范大學圖書情報專業錄取——這也是個專科,但在1986年時,這個專業就改成瞭本科招生。
後來,在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陳穎還是有些遺憾,因為老師曾說他可以上復旦,也許他應該再復讀一年。
不過,陳穎還是去上學瞭。在大學期間,陳穎還認識瞭好友彭旺林,兩人在課餘時間裡經常一起運動,關系特別好。
1988年,陳穎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那個年代大學畢業還可以“包分配”,就這樣,陳穎被分配到瞭黃岡師專——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師范學院——圖書館工作,他的好朋友彭旺林也被分配到瞭這裡,兩個人還住在同一棟宿舍裡。
不過,陳穎卻不喜歡這份工作。一方面,陳穎覺得自己被分配到瞭“學生資料室”這個不太重要的崗位工作,才華沒能得到施展。用他的話來說,他“沒報過賬、沒出過差”,在他眼裡,隻有“出差、報賬”才能代表崗位的重要性。
另外一方面,他在學校中與同事處得也不怎樣,大部分時間他都是一個人學英語,還請學校的學生教他口語,他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很不錯,“聽NBA球賽,喬丹得瞭多少分聽得清清楚楚”。
1998年,工作瞭10年的陳穎決定換個環境,於是就跟著當時“南下”的風潮去福建一帶闖蕩。但在那裡,陳穎也沒做出什麼成績,無奈之下隻得再度回到學校。這次,陳穎被調到學校的化學系工作。
但工作沒多久,陳穎還是因為處不好人際關系而萌生瞭離開的念頭。於是,陳穎跟學校打報告,申請“停薪留職”,再次外出闖蕩。
流浪東莞街頭,住天橋下還義務打掃衛生
2002年,陳穎來到東莞,他在東莞厚街鎮、虎門鎮等地輾轉流浪,還曾因為撿變質食品吃導致嚴重腹瀉,差點丟掉性命。
最終“看上”瞭東城區的這座圓形天橋,2008年,他就在這裡“安瞭傢”,一住就是10年。
陳穎的傢就是一個天橋下的一個水泥墩,邊上還有一個裝有公共通訊設備的箱子。
幾塊折疊瞭的紙箱、幾個礦泉水瓶、一雙拖鞋和一個裝著肥皂、毛巾的塑料袋,就是他的全部傢當。
東莞天氣炎熱,陳穎通常都光著膀子,遇到大太陽就用紙箱遮住自己擋太陽,遇到大風大雨時,就用塑料佈將自己完全裹起來,他完全過著流浪漢的生活,但他與普通的流浪漢又不太一樣。
附近的居民早已習慣瞭陳穎的存在,對他也不太排斥,因為他會幫忙把周圍“打掃得很幹凈”,不像別的流浪漢,不僅不打掃,還把環境弄得亂糟糟的。附近的環衛工人也曾表示,雖然他沒有錢拿,但他會主動幫忙打掃衛生,讓他們“輕松很多”,真是比義工還義工。
陳穎喜歡義務打掃衛生這件事,還將此當成工作,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要幫忙打掃。
還有附近居民回憶道,其實陳穎剛來的時候,穿得很幹凈,還背個包,看起來“斯斯文文”的,是後來才慢慢變成瞭流浪漢的樣子。
通常,陳穎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然後去附近買早餐——他的錢主要是依靠附近熱心人士的施舍,有些人還會給他送飯。
陳穎是一個“大方”的人,有時候熱心人士送得太多,他一個人吃不完,還會分給附近的流浪漢吃,久而久之,這個天橋下也就成為瞭流浪漢的一個“聚餐點”。
有流浪漢表示,陳穎很友善,這也吸引瞭越來越多流浪漢的到來,最多時曾有20多個人在此“聚餐”,現在也還有四五人會經常過來。而且,因為陳穎愛幫助人,附近的流浪漢總是叫他“幫主”。
有一次,附近一位流浪漢得瞭肺結核,情況很不好,但是就是不願意去救助站,志願者勸瞭好幾回也沒有用,還是陳穎“出馬”,以老大哥的身份說服瞭他。
而且,要是附近來瞭新的流浪漢、或是有流浪漢需要幫助,他也會主動告訴救助站,請救助站提供幫助。
還有一次,救助站的志願者在一個刮風的冷天,看到一群年輕的流浪漢圍成一個圈,給陳穎擋風、取暖,看來,陳穎的付出,還是得到瞭回報。
但陳穎並不是一直都這麼“友善”的,面對陌生人時,他心情好瞭會和人聊上幾句,心情不好時,他會一言不發,甚至還會表現得“很兇”,用石子砸人,還曾有過在大街上撒錢的“瘋狂舉動”。
除此之外,陳穎還有一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他每天都堅持學英語。
每天堅持學英語的“幫主”
陳穎在黃岡師專就已經養成瞭學英語的習慣,流浪多年,他仍然沒有放棄這個“愛好”。
每天上午,都是陳穎“學英語”的時間,他會用一支削尖的小木棍在紙板上拼寫,口中念念有詞,甚至還能回過頭來“尋找”他曾在紙片上“寫過”的單詞。
陳穎曾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列出幾個“關鍵字”,然後想出帶這個關鍵字的詞語或句子,並把它翻譯成英文,例如他今天想到的是“告”,可以組成“宣告破產”“真情告白”等等詞語。
記者曾問他,為什麼要用木棍寫,陳穎的回答頗有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他說:“你看不見,隻有我才看得見。”
他還說,如果自己寫錯瞭,腦子就會癢,會“寫不下去”;要是寫對瞭,他肚子就會有反應,他會想上廁所。
而後,陳穎不知道為什麼又生起氣來,責怪記者“妨礙”他,是要“困住”他,讓他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
附近居民中,有和陳穎“很熟”的一個阿姨,她說,陳穎剛來時,自己的孫女才剛剛出生,現在她的孫女都上小學三年級瞭。之前,阿姨發現陳穎會說英語,有時候還會把孫女帶過來,讓陳穎“教上幾句”。
除瞭英語之外,陳穎還喜歡和人談論和自己專業相關的事情,例如,他對於圖書館方面的專業人士就可以說得上是如數傢珍。
他曾告訴記者,武漢大學的圖書館專業排在全國第一,彭斐章、黃忠宗都是相關專傢,而南開大學則有著名歷史學傢來新夏,還到“我們學校”開過講座。
陳穎還曾跟志願者聊過經濟學理論、談過古詩詞,他身邊還有一張寫滿瞭三國英雄人物名字和足球強國名字的紙,顯然也是他日常的談資之一。
當然,也不是誰都喜歡流浪漢陳穎,附近一個早餐店主就覺得陳穎有些不務正業,他說,之前他爸看店,陳穎就經常來賒賬,他爸爸覺得無所謂,說他“很有文采”,但他覺得,應該要在年輕的時候“做點事情”,不要搞成這樣渾渾噩噩。
2018年,一個專註於救助流浪人員的公益組織終於從陳穎口中得到瞭他老傢的信息,於是通過公安部門的幫助,終於撥通他老傢村支書的電話,再輾轉聯系上瞭陳穎的傢人。
由於失聯多年,陳穎的傢人一度覺得他已經不在人世,甚至以為自己接到瞭詐騙電話,不過通過視頻聯系,陳穎的弟弟陳遠鵬確認瞭這個人就是他失聯多年的哥哥。
陳遠鵬說,哥哥外出多年,隻在2008年時往傢裡打過一個電話,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和傢裡聯絡,電話裡陳穎說自己在外面撿瓶子,但隻說到一半電話就掛斷瞭。
後來,傢人曾回撥過去,發現是個公用電話,也曾通過號碼來東莞找過,但是並沒有找到,漸漸地也就放棄尋找瞭。
昔日好友來接,勉強答應回傢
2018年5月,已經在武漢做小生意的陳遠鵬特意趕到東莞接哥哥回傢。面對失散多年的哥哥,陳遠鵬抱頭痛哭,但陳穎的表現就比較平靜。
當天,陳遠鵬帶哥哥剃瞭頭、洗瞭澡,準備帶哥哥回傢,但陳穎卻不願回傢,非要等到7月12日再回去。
勸說不動,陳遠鵬隻得先回傢,打算再與傢裡人商量一下看看該怎麼辦。
此事曝光之後,華中師大已經確認陳穎確實是該校88級的校友,黃岡師范學院對於此事也非常重視。
學校在調查後表示,陳穎在2000年的時候,沒有辦理人事手續就“自動離職”瞭,學校曾在2015年刊發公告,要求曠工一個月以上的18人回學校辦理手續,2016年3月,由於陳穎沒有回校,他已經被做出瞭辭退處理。
但鑒於陳穎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會盡力幫扶,看看能否有什麼辦法幫助其解決戶口、低保、社保等問題。
2018年7月,黃岡師范學院委派陳穎昔日的好友彭旺林來到東莞,見到好友後,陳穎終於決定回傢。在回傢的路上,陳穎年過七旬的老母親不停打電話催問情況,顯然是急切地盼著他回傢。
如今,陳穎已經55歲瞭,他回到傢裡也已經有4年時間,東莞那座天橋下沒有再看到他的身影,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對於陳穎而言,他的心理落差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過去曾跟他住在同一棟宿舍的好友彭旺林現在已經成為瞭黃岡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現在,彭旺林還已經擔任瞭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院長。
同樣年過五十,彭旺林精神奕奕,報紙上還經常刊登他外出開辦講座、演講的消息和照片,但陳穎在荒廢瞭十幾年後,卻成為瞭一個“一事無成”、與社會脫節,甚至還有點精神問題的“老人”。
在各界的幫助之下,陳穎已經重新辦理好瞭戶口、社保等福利,雖然過去的時光已經很難追回,但至少陳穎的生活正在一步一步變好。
陳遠鵬的弟弟表示,在哥哥離傢出走之前,經常擔心有人要害自己,可能那時候他的精神上就已經出現瞭一點問題,而且,他發現哥哥的很多記憶還停留在過去,會把很多人誤認為是過去的人。
所以,在回傢之後,傢人帶陳穎進行瞭檢查,有醫生判斷陳穎可能存在定向障礙、軀體轉換障礙,甚至還可能有更加嚴重的精神疾病,要先進行藥物治療,並通過心理幹預來進行疏導。
在傢人的陪伴之下,陳穎的情況已經好瞭很多,他的英語“專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發揮:可以在傢裡教自己的侄女學英語。
好友彭旺林有空的時候也會去看望陳穎,他說,作為多年好友,他實在不忍心看著陳穎一直這樣。彭旺林曾回憶道,當年陳穎還想考研究生,不過分數差一點沒考上,如果當時他有深造的機會,也許現在他的生活會變得完全不同。
但對於陳穎的傢人而言,找到失聯已久的傢人,並能夠重新與傢人生活在一起,已經相當令人滿足瞭,也希望陳穎往後可以在傢中安度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