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一天,哈爾濱市阿城區巨源鄉城子村的一位老漢,為自己的新傢憧憬萬分,看著眼前自傢的菜地,他非常滿意地讓挖掘機狠狠地挖瞭下去,然而挖掘工作卻突然因為碰到瞭一樣東西停瞭下來。
參與挖地的人們驚奇地發現,泥土中竟然露出瞭一口血紅色的棺材。
在場的人們撬開棺材的一角窺視,發現竟然是兩具保存完後的屍體,這讓在場的村民感到非常疑慮,好端端的菜地下面怎麼會有這樣一口棺材呢?而又為何深埋棺材中的屍體,竟然還會如此完整?
讓他們更沒想到的是,就是他們發現的這口棺材,為整個中國考古研究畫上瞭濃厚的一筆。
一、驚現的棺材
挖掘發現血紅棺材立即引起瞭黑龍江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視,在局領導的指揮下,省考古專傢們紛紛奔赴挖掘現場。
來到現場後,考古專傢們發現,棺材所在的墓穴為豎穴土坑石槨木棺,從外觀上看,棺材主體保存得較為完好,於是考古專傢對棺材進行瞭清理。
在清理完成表面的泥土後,一塊類似銘牌的標志出現在瞭專傢的面前,然而,標記的文字卻讓現場的專傢們都犯瞭難,他們並不認識這塊銘牌上所記載的文字,自然也無法從中獲取墓主人的信息。
於是他們決定,立即把銘牌送至研究室進行翻譯。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和時間賽跑,立即對棺材進行開啟研究。
打開棺材後,考古專傢立即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棺格內四壁有織金絲織品帷幔,兩具屍體並排著躺在棺內,屍體所著衣服圖案精美,色澤鮮艷,且完好無損,從衣著和體型上來推斷,這是一具男屍和一具女屍。
最為令人驚嘆的是,兩具屍體上華麗的衣著,就此來看,這個墓主人的身份絕對是皇親國戚亦或是達官貴族。墓中隨葬品有金錠、金環、金絲瑪瑙項飾、金耳墜、雙鵝玉飾及竹枝等百餘件文物。
考古專傢們對男女二人進行瞭現場勘探,男屍面部保存較好,尚有部分肌肉和皮膚組織,而女屍的面部則覆蓋著一層黃色的絲織物,也就是所謂的“面帛”,且女屍的面部較為飽滿,具有彈性。
正當專傢們想要在現場進行進一步研究的時候,他們發現,接觸空氣和高溫後,兩具屍體都發生瞭不同程度的“變化”。
為避免因為氧化而造成考古工作的失敗,他們決定把棺木和屍體一並轉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室內環境研究,而下一步研究中擺在他們研究急需解決的,就是要及早地確定棺木主人的身份。
二、揭開墓主的迷霧
在轉運過程中,專傢們也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瞭初步推斷。
根據墓穴所在的城子村來推斷,該墓穴南距金上京故城約40公裡,東至城子村金代古城約400米,再結合當地曾經出土多個金朝時期的物件和城建遺留物來看,這個墓主人應該屬於金朝時期的人物,而墓主人所身披的華麗服飾,更是能把他的身份縮小在瞭金朝的“高層人物”之中。
當棺木和兩具屍體運到目的地後,考古專傢決定首先對棺木進行更細致的勘探。
很快,他們就在男屍頭部的木板上發現刻著一句文字,文字雖然有些殘缺,但是依舊能辨認出後面寫著“儀同三司事齊國王”,背後則寫著“房一座”,前面的文字經過仔細辨認和排查,發現刻的是太尉二字。
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職位為“齊國王”,這個“齊國王”為金朝的正一品官職。
“齊國王”為一官職名稱,並非專屬名稱,也就是說金朝歷史上,所有任職過“齊國王”的都有可能是這位神秘的墓主人。
於是,考古專傢們再一次對男屍進行勘察,希望能通過細節能再發現一些有用的、具有排他性的線索。
考古專傢們通過對男屍面部的勘察發現,男屍所留胡須尚存,並向上翹起,結合對牙齒的測定推算,男屍死時為老年,年齡大約在60歲。
經過詳細的對比,研究人員很快就發現,在過去數名被任為“齊國王”的人中,隻有一人是符合條件的,那就是金代隋國公完顏阿離合懣的次子完顏晏。
作為完顏阿離合懣的次子,完顏阿骨打的堂弟,完顏晏的一生可謂是平淡無奇,在金國的政治體系下,他也沒有太多的可以發揮的空間,1162年4月,完顏晏拜太尉,儀同三司事,這個實質上就是一個虛職,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榮譽頭銜。
在他六十多時候,蝸居在中都的完顏晏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於是便申請“退休返鄉”,金世宗準奏其返鄉後不久,完顏晏由於盛夏炎熱天氣的折磨,加上舟車勞頓,剛回到傢鄉不久便一病不起,駕鶴西去。
金世宗在得知消息後,下詔對完顏晏予以厚葬。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在完顏晏的墓中能看到如此豐厚的陪葬品以及華麗的衣著。
隨著墓主人身份被揭開,人們對這位陪葬在一旁的女性身份更加好奇,到底是為何選擇讓她陪伴著完顏晏,這位女性陪葬者又有何特殊之處?
三、神秘女屍的面紗
現場的專傢們決定從這位神秘的女屍身上的衣物著手,女屍的最外層衣物為一件上等的紫色雲鶴錦袍。
這件紫色雲鶴錦袍是由蠶絲編制成的金箔雲鶴,制作這件衣服的工匠用細細的金箔線,連同紡織品一道將其編織成花紋,這種技藝在兩宋的有關書籍中曾對此有過記載,稱其為頂級絲織品。
專傢們認為,如此高超的工藝極有可能是出自兩宋年間,而結合墓主人完顏晏的身份來看,這應該是出自靖康之難之後。
根據史料記載,在南宋年間,金兵圍堵瞭開封城,迫於武力威脅,南宋不得已向金國送出瞭大量的金錦以求和,而這些送給金國的金錦也自然就成為瞭這些華麗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解開瞭金錦裙子之後,呈現在專傢們面前的是一套類似晚禮服的上裝,在衣服的領口處有兩條帶子連接在一起,而下半身是一條類似於吊帶襪的裝束,且在褲腳處各有一條腳蹬。
這充滿現代感的裝束讓現場的考古專傢們深感震驚,要知道這樣的服飾放到現在依舊是“潮流前線”,而這樣前衛的服飾居然出現在距今八百多年的金朝古墓裡,考古專傢們認定,其中一定暗藏著他們在苦苦找尋的答案。
考古專傢們很快在衣物中發現瞭線索,在腳蹬處繡著漢字書寫的“內省”兩字,而“內省”兩個字,也證實瞭這件衣物出自宮廷之中,而這位陪葬者,也必定是完顏晏的身邊最為親近之人。
女子頭上所佩戴的帽子樣式極為精美,現場的專傢們發現,帽子是由黑色的絲線所編織而成的,上面共鑲嵌瞭500顆東珠,而在金朝,隻有皇後以及貴妃才有資格佩戴“花珠冠”,帽子上的其他配飾,也與同期出土的完顏阿骨打嬪妃墓中的配飾極為相似。
由此可見,女屍頭上所佩戴的帽子,是極為典型的女真民族服飾,也是當時金朝權貴階級的象征。
在掀開面帛之後,專傢們很詫異地發現,原本飽滿且具有彈性的面帛底下,並非女子的臉部,而是由厚厚的蠶絲予以填充的面部,而真正的面部早已腐爛成為瞭一個發黑的骷髏。根據對牙齒的測算,這個女性在死亡時年齡大概在40歲。
考古學傢很快發現瞭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這位女性的死因似乎並不是那麼正常。根據檢查結果顯示,這位女性的胃中居然發現瞭殘留的少量毒性物質,在她的關節處,以及頭顱處均有擊打的痕跡。這就顯示,這名女子是一名殉葬者。
盡管截至目前,人們一直無法得知這名女子到底真實身份是誰,但是,完顏晏墓中的這段故事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大時代的悲劇。
四、背後的悲劇
“靖康恥,猶未雪”。經歷瞭靖康之難後的南宋也徹底地陷入瞭拉胯節奏中無法自拔,而反觀金國在圍堵開封城,獲得宋欽宗的“大禮包”後,經濟獲得瞭快速發展,整個金國社會也得到瞭快速的進步,金國的穩定讓他們選擇退守北方,和南宋打起瞭“持久戰”。
這個墓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是歷史上兩個朝廷之間充滿仇恨的縮影。
首先,墓中的女性,是兩宋時期悲情人物的代表,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中的女性,特別是北宋朝廷裡的女性,命運就更為坎坷瞭。僅僅是靖康之難,被女真人掠奪回金國的女性就多得不計其數,被掠奪回來的女人將會面臨著比在北宋更為難以忍受的折磨。
作為非女真的貴族,他們並不享有貴族應有的榮華富貴,並且金國人始終認為,這些由北宋奪取來的女人隻不過是他們的玩物而已。在這樣極不平等生活下,大部分被帶去金國的宋朝女子,都不會有多少好下場,不是淪為奴隸就是死於虐待之下。
綜合被覆蓋的面部以及屍體所遭受的損傷來看,墓中女子的遭遇也極其不人道,一方面,殉葬本身就並非女子所願,在金國的風俗要求強壓之下,女子被迫成為瞭殉葬品,並且手段也極為殘忍,不僅用瞭下毒的手段,更是用擊打等方式讓女子盡快屈服。
另一方面,覆蓋面帛,證明金國人並不把她當作完顏晏的正宮,就算是陪葬也不具有正式的身份,足以發現其的悲哀一生。
不僅如此,北宋的淪陷也進一步地穩固瞭婦女節烈論,從“靖康之難”開始,道學傢們開始極力推崇節烈論。
他們認為,北宋後宮的嬪妃以及皇室婦女被集體擄往北方為奴為娼是極為恥辱的,這個恥辱讓道學傢們相信,隻有舍棄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提倡婦女舍生命保貞節才能改變整個社會風氣,才能讓宋王朝延續自己的皇室氣節。
由於道學傢的推崇,這個觀念也讓往後的士大夫所接受。到瞭明清之際更是被推向瞭巔峰,民間的貞節牌坊日益增多,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之下,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婦女往往們隻能選擇後者。
其次,是宋金之戰的悲哀。宋金的戰爭延綿百年之餘,在戰爭的初期,金朝憑借著騎兵迅捷之長,采取瞭正面多路突進、重點進攻的戰略,滅亡瞭北宋。
從完顏晏陪葬品來看,在成功滅亡北宋後,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瞭蓬勃發展,皇室也從掠奪北宋的過程中獲取瞭極大的財富,要知道北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金國搶去的財物,足夠金國享受很長一段時間。
盡管如此,金朝卻也未能是最後的勝利者,由於連年征戰,金的國勢日衰,內部矛盾激化,加上蒙古勢力的介入,金朝始終未能完成統一南北的戰略目標。在南宋的頑抗之下,金還是顯露出瞭疲態,而南宋最後聯蒙滅金的計策,讓已經搖搖欲墜的完顏傢族走到瞭盡頭。
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靈,金在滅北宋中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最終也被蒙古人用在瞭他們身上,女真人最終還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中敗下陣來。
當然,南宋的結局也早已註定,強大的蒙古人還是沒有放過他們,最終在厓山之戰中把南宋滅亡。
但是從考古學角度來看,完顏晏墓的成功挖掘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從墓中女性的穿著上看,金代的服飾具有非常顯著的特征,與南宋女性服飾的清新雅致不同,中國金代的女性服裝的顏色和圖案都更加繁復。為瞭能更好地適應遊牧生活,金代女性的衣著具有穿著起來保暖舒適,便於活動的特點。
隨著完顏晏墓的研究不斷深入,中國史學界對於金代的服飾研究也獲取瞭極為寶貴的資料。
在完顏晏墓中出土的男女服飾,款式之豐富,保存之完好,是中國考古史上極其罕見的,這些服裝,對於研究女真服飾和織金工藝具有重要的價值。
也正是如此,這個由東北老漢挖出的血紅棺材而發掘的合葬墓,環繞著神秘女屍的國寶,也讓完顏晏墓被稱為北方的馬王堆。
或許,挖出血紅棺材的老漢,以及靜靜躺在墓中的兩位歷史人物,他們誰也沒想到,歷史會以這樣的方式再一次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再一次震撼世人。
參考文獻:
《解密金代齊國王墓中的國寶》;畢詩春;2018年10月5日;《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