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欲速不達”,目前俄聯軍在馬裡烏波爾亞速海鋼鐵廠的行動,就處於兩個意外因素的困擾。首先,俄聯軍對亞速海鋼鐵廠守敵的勸降幾無成效,亞速營通過槍殺幾名意圖投降的外籍雇傭軍,震懾住大多數人從而穩住軍心。亞速營警告亞速海鋼鐵廠包圍圈內的所有守軍:任何人想繳槍投降或叛逃都會被亞速營狙擊手射殺。之後,亞速營指揮部將決意頑抗到底的亞速營烏納分子與其他烏軍殘餘部隊混編,3~5個人編成一個戰鬥小組,並將數百個這樣的混編戰鬥小組分佈到亞速海鋼鐵廠園區的重要陣地,責令所有戰鬥小組之間必須相互監督,隻能死戰到底不準投降。
這意味著,俄聯軍以最小傷亡代價收復亞速海鋼鐵廠的願望已很難實現。其二是,在完全控制馬裡烏波爾市區和亞速海鋼鐵廠住宅區之後,俄聯軍經過偵察評估認為,剩下的亞速海鋼鐵廠主要生產區內,已經沒有平民滯留。然而在車臣內務特種部隊和DPR部隊第一次強攻過後,才發現亞速營手裡仍然扣押著大量人質。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質都被亞速營頑固分子拘禁在亞速海鋼鐵廠的地道內。這些地道長達數十公裡,有6層樓深,而且內部結構十分復雜。隻有靠亞速營或烏軍俘虜交代的信息,才能大致確認人質被困的方位。
車臣部隊和DPR部隊對亞速海鋼鐵廠核心區的戰鬥殘酷性早有心理準備,但他們堅信,亞速營和烏軍殘部被壓縮在鋼鐵廠這塊狹小區域內,被消滅是遲早的事兒。即便他們最後全都逃入亞速海鋼鐵廠復雜的地下隧道系統繼續頑抗,俄聯軍也能像螞蟻啃骨頭一樣,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揪出來,或者幹脆將亞速營頑固分子永遠埋葬在地道內。現在俄聯軍前線攻擊部隊不得不放緩進攻節奏,恢復到一邊消滅亞速營敵軍一邊救援被困的人質。這不但延長瞭戰役周期,也必然會給俄聯軍帶來不確定的傷亡代價。車臣部隊對亞速海鋼鐵廠左側翼的強攻就充分印證瞭這一判斷。
為瞭攻占亞速營控制的一座六層地下室,車臣內務部特種部隊付出瞭170多人受傷的代價,最終將地下室內的亞速營武裝分子全部消滅,並解救瞭亞速營被拘禁在地道底層房間內的102名人質。這些人質中多為老人和婦幼,由於嚴重缺乏糧食、飲用水和藥品,很多老人被解救時已經奄奄一息。根據被解救人員的說法:亞速營扣押瞭大批鋼鐵廠職工傢屬,並把他們分開拘禁在亞速海鋼鐵廠區內眾多的地下軍事設施中,作為最後與俄聯軍對抗的掩護盾牌。盡管亞速營這一殘忍作法極不人道,但確實收獲瞭讓車臣和DPR進攻部隊“投鼠忌器”的特效。
連日來,俄聯軍加強瞭對亞速海鋼鐵廠地面建築的轟炸,以摧毀亞速營和烏軍殘部的地面軍事堡壘。同時制定瞭多種針對亞速海鋼鐵廠地下隧道內頑敵的打擊方案。方案主要有兩個,一是“水攻”,動用上百輛消防水車向地道通風井灌海水,把亞速營等敵軍頑固分子逼出地道予以消滅;第二個方案是“火攻”,使用火焰噴射器或者向地道通風井灌入液態天然氣然後引爆,火攻的結果最有效,但地道內的任何人都幾乎沒有存活機會。現在看來,為瞭人質安全,水攻和火攻這兩種戰術,車臣部隊都不能用,隻能不惜流血一點一點攻堅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