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風
2022年4月20日,很有可能被載入現代國際關系史,因為這一天導致瞭代表西方和非西方世界主要經濟體的20國集團(G20)的突然消亡:西方國傢想要扼殺瞭20國集團,執意對俄羅斯采取強硬措施、“斬盡殺絕”,而這破壞瞭這個全球俱樂部的宗旨。
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議期間,“20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們在美國首都爆發的宏大醜聞中失去瞭意義,而該平臺原本是應為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尋找集體解決方案的。當天,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英國財政大臣裡什·蘇納克(Rishi Sunak)立即宣佈,他們將抵制俄羅斯財長安東·西盧阿諾夫(Anton Siluanov)出席的任何G20活動。
因此,東西方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對話甚至在對話開始之前就被打斷瞭,事實上,“20國集團”正是為這一對話而誕生的。
20國集團(G20)財長們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不得不拒絕在華盛頓會議上發表關於會議結果的聯合最終公報,因為俄羅斯也參加瞭會議。西方國傢從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開始以來,就斷然拒絕與俄羅斯對話,並要求將其排除在G20之外。
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說道,“俄羅斯和普京總統已經表明自己和自己是世界上的賤民...他在國際論壇上沒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華盛頓20國集團(G20)會議前自信地表示,“根據最新預測,俄羅斯的GDP將下降11%。俄羅斯政府違約隻是時間問題。”這表明她決心加劇緊張局勢,盡管這對西方經濟體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
俄羅斯財長安東·西盧阿諾夫(Anton Siluanov)出席G20
因此,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試圖拉攏非西方國傢加入他們對俄羅斯發動的制裁戰爭,以及他們孤立俄羅斯的運動,殺死瞭“20大集團”,將其分裂為兩個陣營。除瞭七國集團和歐盟,G20還包括金磚國傢(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以及其他一些不接受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想法的國傢,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韓國。
然而,這些所謂的“西方夥伴”已經越過瞭所有可以想象和不可想象的紅線。特別是,他們忽視瞭20國集團現任主席國印度尼西亞的立場,並試圖剝奪該國決定會議議程的合法權利。
因此,在2022年4月20日,為瞭克服東西方的分裂,致力於全球危機管理而在1999年12月成立的平臺G20,在歷史上第一次發現,其成員國不是在遏制風險,而是在刻意制造和擴大風險。
因此,他們搬起石頭砸瞭自己的腳。當前危機給國際體系帶來的代價隻會增加,同時侵蝕美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西方金融機構在體系中的地位。這包括美元在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喪失,以及新支付系統的加速形成,這將使美國不可能維持或恢復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的舊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