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德戰爭中,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被德軍俘虜,按照人之常情,斯大林應當盡力解救自己的兒子、安撫自己的兒媳和親屬,可斯大林所做的卻是逮捕自己的兒媳並將其流放,甚至還槍斃瞭雅科夫的舅舅、舅媽,這是為什麼呢?
雅科夫:與斯大林關系比較一般
雅科夫·朱加什維利是斯大林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
葉卡捷琳娜是一個虔誠的格魯吉亞姑娘,以裁縫為生,但不幸的是,1907年,葉卡捷琳娜因病去世,隻留下瞭雅科夫一個兒子。
在葉卡捷琳娜去世後,斯大林隻匆匆趕來見瞭兒子一面,就將其托付給姨媽、舅舅、舅媽等親戚撫養。
因為那時候,斯大林正為革命四處奔走,後來斯大林還因革命入獄,因此,父子兩人十幾年都沒有見面。
直到1921年,雅科夫才從格魯吉亞來到斯大林位於克林姆林宮的傢中,這是闊別13年,父子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當時,斯大林已經娶瞭第二任妻子阿利盧耶娃,同時還有育有女兒斯維特蘭娜和兒子瓦西裡·朱加什維利,這也導致雅科夫和斯大林的關系一直比較一般。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父子兩人十幾年沒有見面,要建立親情也需要時間,但當時顯然不是一個恰當的時刻:斯大林工作繁忙,而雅科夫則忙於學業。
因為雅科夫自小在格魯吉亞長大,對俄語一竅不通,這讓他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俄語,在學習上的困難簡直是可想而知。
不過,雅科夫的進步很快,在1930年時,他考上瞭鐵路運輸工程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吉爾汽車制造廠工作。
在學校的時候,雅科夫是女孩子的偶像,因為他風度翩翩,而且既會下國際象棋,又會踢足球,但那時候雅科夫誰也沒看上。
1937年,按照斯大林意見,雅科夫考入瞭炮兵學院指揮系,並從一年級直接跳級到四年級就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雅科夫的人生是按照斯大林要求的軌跡在走,直到他認識瞭芭蕾舞演員尤利婭·梅爾策。
由於尤利婭是猶太人,斯大林對於兒子的這段戀情一直十分反對,父子兩人還曾因此爭吵,不過最終還是斯大林選擇瞭妥協,勉強同意瞭兩人的婚事。隻是也許誰也沒想到,這成為瞭一段悲劇的開端。
當時雅科夫和尤利婭快樂地生活在瞭一起,並且兩人還生下瞭一個女兒,取名為加林娜。隻是兩人的快樂日子沒過多久,雅科夫就響應號召上瞭前線。
奔赴前線不幸被俘,德軍詐稱雅科夫已投降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雅科夫和千千萬萬蘇聯青年一樣,奔赴前線,與德軍展開瞭殊死較量。
因為行程匆忙,雅科夫甚至也沒來得及和斯大林見上一面,他隻和斯大林打瞭個電話,在電話裡,斯大林說“好好打仗”。
在奔赴前線的途中,雅科夫還抽空給尤利婭寄瞭一張明信片報平安,讓她別擔心,說有機會就會寫長一點的信。
可雅科夫的長信卻始終沒有寄來,因為上戰場沒有多久,雅科夫就被俘虜瞭。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德軍一共俘獲瞭蘇聯紅軍40多萬人,並繳獲瞭大量裝備,雅科夫就在其中。
據悉,1941年7月11日,德軍攻入維捷佈斯克,蘇聯紅軍有三個集團軍落入德軍的包圍之中,其中包括第44坦克師第14榴彈炮團,雅科夫就擔任榴彈炮連連長。
當時,蘇聯紅軍雖然忙於突圍,但第44坦克師的師長瓦西裡耶夫並沒有忘記斯大林的兒子就在自己的部隊中,瓦西裡耶夫給特別處處長下令稱,在撤退時一定要將雅科夫拉上汽車。
但這一命令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被執行,7月16日夜,坦克師餘部突出重圍,雅科夫不在其中,也沒有人對其進行搜尋,直到4天後,部隊才開始慌忙尋找雅科夫。
經過一番找尋,政委戈羅霍夫找到瞭一個和雅科夫一起突圍出來的紅軍戰士拉普裡澤,拉普裡澤稱,他們7月15日晚已經換上瞭老百姓的衣服,並將證件都埋到土裡,成功抵達瞭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
隨後,雅科夫想休息一會兒,拉普裡澤則繼續往前走,這才遇上瞭戈羅霍夫等人。但奇怪的是,戈羅霍夫就此認定雅科夫已經歸隊,於是就帶人回去瞭。
但到瞭8月,雅科夫的好友薩佩金上校卻給雅科夫的弟弟瓦西裡寫信稱,“師長丟下他們不管”,登上坦克就離開瞭戰場,其實,師長的坦克就從雅科夫身邊經過,但沒有人想要帶走雅科夫,於是雅科夫就此“神秘失蹤”。
現在我們很難說這兩種說法到底哪種更加真實,但不管怎麼說,雅科夫是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被俘的應當是確鑿無疑。
雅科夫明白自己身份的特殊之處,因而他在被俘後一直著力隱藏身份,可很快在叛徒的出賣之下,德軍就意識到自己抓到瞭一個“重要人物”。
起初,德軍試圖用雅科夫來交換德軍俘虜,德軍提出要用雅科夫交換被俘的德軍元帥鮑利斯。但斯大林堅決拒絕瞭,他說,那裡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兒子,還留下瞭一句名言:“我不會用元帥去交換一個士兵。”
德軍眼見一計不成,立刻又生一計,這次他們打算利用雅科夫來實施反間計、瓦解蘇聯紅軍的軍心。
德軍一方面通過飛機往蘇聯灑下大量傳單,聲稱雅科夫已經投降當瞭俘虜,希望其他蘇聯紅軍也以此為“榜樣”盡快投降;另外一方面,又騙取瞭雅科夫的聲音,並對錄音進行剪輯,將雅科夫塑造成一個“投敵變節”分子,並在廣播中反復播放,還在報刊上刊登瞭他們偽造的材料,試圖通過宣傳輿論攻勢,瓦解蘇聯紅軍的軍心。
蘇聯方面也曾試圖營救雅科夫,但營救行動不僅一無所獲,還導致許多情報人員暴露,這令斯大林勃然大怒,於是,斯大林做出瞭一個堪稱狠心的決定。
為穩定軍心,斯大林“下狠手”
德軍的宣傳攻勢一度讓斯大林十分被動,因為盡管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在二戰中第一次迫使德軍停止在主要方向的進攻、轉入防禦,但蘇軍同樣元氣大傷。
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蘇軍共有超過21萬人陣亡和失蹤,損失瞭1300多輛坦克、9800多門大炮和900多架飛機,導致蘇軍在隨後德軍發動的臺風行動中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再次完敗。
因而,對於斯大林來說,他當時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穩定軍心,讓紅軍能夠繼續英勇作戰。
為瞭實現這一目的,放在斯大林面前的,幾乎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執行270號命令。
所謂270號命令,是斯大林所簽發的,關於鼓勵蘇軍士兵拼死作戰的命令,該命令指出,怯戰的軍官可被槍決或者降級為士兵,由勇敢的士兵取而代之。
沒有經過允許就擅自撤退的士兵和軍官一律視為逃兵,逃兵和投降的士兵都按叛國罪論處,其傢人也會被處以“叛國罪”,可能會被處決或者流放。
這條命令曾讓蘇聯紅軍不得不英勇作戰,因為即使他們能夠從前方逃脫,但傢人還留在蘇聯,為瞭傢人,他們隻能血戰沙場。
如果現在斯大林要拯救自己的兒子,那麼就意味著德軍的陰謀將會得逞,270號命令將會成為一張廢紙,蘇聯紅軍的鬥志也會化為烏有。
因而,斯大林果斷下令將尤利婭投入古比雪夫的監獄,並且處決瞭雅科夫的舅舅、舅媽,以此表示自己執行270號命令的決心。
此舉果然立即穩定瞭軍心,蘇聯紅軍上下都明白,斯大林對自己的親兒子也不會有例外,因而他的命令被忠實地執行。
於是,蘇聯紅軍在戰場上作戰更加英勇:在雅科夫被俘不久後,蘇聯紅軍就頑強抵抗住瞭德軍的攻勢,成功保衛瞭莫斯科;列寧格勒的軍民被德軍圍困三年、頑強不屈,始終沒有讓德軍占領列寧格勒;在斯大林格勒,蘇聯紅軍不計代價、義無反顧終於取得瞭戰爭的勝利。
而且,斯大林這一舉動還斷瞭德國人的念想,德國人在尤利婭被捕後才意識到,雅科夫的利用價值是非常有限的,僅僅能夠在宣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個作用還被斯大林的“決心”徹底瓦解瞭。
這也讓德國人意識到留著雅科夫沒有什麼用瞭,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也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發生。
有人會認為,斯大林能夠這麼做,是因為他對雅科夫沒有什麼感情,如果換做瓦西裡,事情可能會不同。但也許事情也並非如此,因為阿利盧耶娃曾回憶道,當斯大林知道雅科夫死亡後,久久沒有說話,隻是沉默地點燃瞭自己的煙鬥,很久之後才長嘆瞭一口氣。
顯然,斯大林對於長子還是懷有感情的,其實這從他對於雅科夫感情問題上的讓步也可以看出一二,畢竟雅科夫是他的長子,骨肉相連,怎麼可能毫無感情?
隻不過,在斯大林心裡,也有比兒子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國傢。
慘死的雅科夫,被追授的一級衛國勛章
雅科夫雖然剛上戰場就被俘,但他拒不投降、絕不參加反蘇宣傳,也沒有給斯大林、給蘇聯抹黑,他也是蘇聯的英雄。
1980年解密的文件顯示,英國方面早在1945年就已經知道瞭雅科夫慘死的經過,但他們怕這會引起斯大林“無謂的悲痛”,並將矛頭指向英國,因此將檔案“束之高閣”,直到雅科夫為國捐軀37年後,真相才大白於天下。
文件顯示,雅科夫被俘之後,曾被輾轉關押至多個戰俘營,直到1943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受慘敗,但雅科夫仍不願參加反蘇宣傳,於是,雅科夫被關押至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這是一個即使在納粹分子之間都“臭名遠揚”的集中營,資料顯示,僅僅在1941年,這個集中營就槍殺瞭1800名蘇聯戰俘。
在之後,因為納粹醫生用戰俘進行人體實驗,更是讓這個集中營的“死亡率”一路走高,據說,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中原本關有20多萬名蘇聯戰俘,但到瞭戰爭結束時,幸存者已經不到一半。
雅科夫就被關押在一個“珍貴戰俘”的專屬囚室之中,他在這裡備受煎熬:除瞭德軍想要千方百計地摧毀他的身體和意志之外,他還為蘇聯紅軍的失敗而感到羞愧,為他沒能誓死執行父親的命令而感到羞愧。
雅科夫所在的囚室之中,一共住瞭5名戰俘,2名蘇聯人、3名英國人,雖說德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但雅科夫經常與英國戰俘發生爭執,因為雅科夫經常表示,等戰爭結束,蘇聯紅軍就要將英國貴族統統消滅,因為這些人都是“希特勒的傀儡”。
1943年4月,英國戰俘庫欣再次挑起與雅科夫的爭執,在這場爭執中,雅科夫的精神不知道為什麼徹底崩潰,他拒絕回到囚室,要求集中營警衛長接見他,並聽取他對英國戰俘的意見。
雅科夫的要求當然沒有被滿足,於是陷入崩潰的雅科夫一頭撲向瞭集中營通上瞭電流的鐵絲網。
集中營的哨兵曾在報告中寫道,雅科夫當時攀上瞭鐵絲網,還沖他呼喊,要求他“別膽怯,開槍”,於是士兵就朝他的頭部開瞭一槍,隨後,雅科夫又遭受瞭電擊,最終身亡。
就這樣,雅科夫結束瞭他短暫的一生,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背叛自己的祖國,也沒有玷污自己和斯大林的名聲,因此,蘇聯方面後來追授雅科夫一級衛國戰爭勛章。
在這件事情中,顯然沒有任何人是贏傢,對於斯大林而言是如此,對於尤利婭來說更是如此。
直到雅科夫的死訊傳來,尤利婭才被從古比雪夫監獄中釋放,出來時,她已經是滿頭白發,但卻仍然無法與女兒加林娜見面,而且,她也從未獲得斯大林的道歉——盡管斯大林幾乎毀瞭她一生,也許,在這件事情中,受傷害最深的人,還並非是已經死去的雅科夫,而是仍舊活著的尤利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