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速營殘部在亞速海鋼鐵廠工業園的最後一個地面工事被摧毀!4月22日,DPR部隊現場指揮官告訴戰地記者:俄聯軍按時完成瞭大本營下達的對亞速鋼鐵廠園區的絕對封鎖任務。從現在開始,亞速營殘餘力量隻能像老鼠一樣呆在地下,等待末日的到來。此前,為瞭保護聯軍士兵的安全,不做無謂的犧牲,俄聯軍奉命停止對亞速鋼鐵廠地下隧道系統的搜尋和進攻,轉而全力清除亞速營等烏軍殘部的地面工事和作戰人員。準備對亞速鋼鐵廠地下隧道則采取“圍而不攻”的長期圍困策略。當然,俄聯軍也從未放棄尋找破局的機會,以獲得馬裡烏波爾戰役的完全勝利。
從伊裡奇冶金廠出現烏軍大面積投降現象開始,俄SS0特種部隊和DPR特種部隊就開始著手從俘虜口中探尋有價值的信息,為的是能對亞速鋼鐵廠地下隧道體系有更多更深的瞭解,從而找到打開隧道消滅亞速營武裝的突破口。根據被俘的烏海軍第36陸戰旅軍官交代,亞速鋼鐵廠地下隧道的主體是歷史遺留的完整軍事工程,後在外籍軍事顧問指導下,經亞速營的加固改造,使之重新成為有效的地下軍事堡壘體系。亞速營武裝的網絡喉舌揚言,他們可以在鋼鐵廠工業園復雜牢固的地下隧道內與俄聯軍對抗至少7年時間。
亞速營被俘人員向俄聯軍提供地下隧道分佈圖
在挫敗伊裡奇冶金廠的亞速營武裝突圍行動後,DPR聯軍找到並切斷瞭從亞速鋼鐵廠主產區,到伊裡奇冶金廠之間的長達5公裡的地下隧道。也讓兩個廠區之間的5公裡街區,成為亞速營等烏軍殘部奢望的向紮波羅熱北部突圍計劃中不可逾越之地。實際上,被困在地下隧道內的亞速營和第36海軍陸戰旅殘部很清楚他們除瞭投降,不存在其他任何保命的出路。4月22日晚,烏海軍第36陸戰旅軍官謝爾蓋·沃林設法與外界再次取得聯系,他在視頻中說,地下室的狀況現在非常糟糕,有大量傷員,死傷者每天都在增多,藥品、食品和飲用水已經到瞭嚴重短缺的程度。
擠在地下隧道內的亞速營武裝分子
在俄聯軍找到破解鋼鐵廠地下軍事堡壘的突破口和辦法之前,亞速營一直未放棄通過外部施壓,促成談判從而讓2000多名亞速營等烏軍殘部安全撤離馬裡烏波爾。在多次外交施壓努力失敗和軍事敗局的重壓下,有很多亞速營附庸組織外籍志願者營武裝分子和第36海軍陸戰旅士兵已經動搖並有意繳槍投降。亞速營除瞭武力彈壓手段外,還給這些動搖分子打雞血,告訴他們,俄聯軍對亞速鋼鐵廠的隧道毫無辦法,隻要堅持就一定能等到援軍。不過,DPR部隊在 22日的戰鬥中,除瞭把亞速營全部趕入地下,還有意外收獲,俘虜的一名亞速營參謀向俄聯軍提供瞭地下隧道主幹段的地圖。
正在監視地道出口的DPR士兵
最重要的是,聯軍據此確認亞速營秘密巢穴的出入口,就在亞速鋼鐵廠軋板車間。DPR的前線攻擊部隊還找到瞭幾位從亞速鋼鐵廠退休多年的老工人,通過他們的瞭解的歷史信息來進一步確認亞速營新建地下隧道的走向。同時還讓這幾位老工人參與研究制定DPR和俄SSO特種部隊清掃地道的戰術。在這些亞速鋼鐵廠的老工人的指引下,俄聯軍已在部分區域恢復對地下設施的進攻。對於圖紙上明確標註的主幹段隧道,DPR部隊現場確認信息後,會招呼空中戰略打擊力量用鉆地炸彈深入摧毀,從而實現對亞速鋼鐵廠地下隧道的物理分割,削弱亞速營武裝的機動性並將他們分段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