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幾年前,在手機市場最熱的階段,在國產品牌擊敗瞭三星、索尼、諾基亞、HTC,緊緊咬住蘋果的時候,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個行業在2022年會經歷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大幅調整,並且在人們的心目中關註度不斷下降。
到底手機行業是怎麼瞭?我們不妨做一個盤點,看看最近半年,手機市場都出現瞭哪些新現象。
第一個現象,是銷量的大幅回撤。
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4個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8742.5萬部,同比下降30.3%,幅度不可謂不驚人,直接跌瞭3成。
而問題在於,雖然銷量少瞭,但所有人都有手機可用,都在每天頻繁地使用手機,隻是更換新機的頻率變慢瞭,可能比以往的換機周期要加上幾個月,比如從24個月,變成29個月等等。
也就是說,手機仍然在快速更新,從4G手機更新為5G手機,但熱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個現象,就是手機品牌進一步集中。
具體來說,國產品牌主要是OPPO、vivo、榮耀、小米、華為,國外品牌主要是蘋果,其它品牌,例如三星、MOTO、索尼等份額較小。
隨著realme、一加統一出現在OPPO商城,國產品牌在子品牌領域又進行瞭整合,集中資源,提升效益,或者增加性價比,提升競爭力。
目前一個情況是,除瞭榮耀,其它國產品牌在國內可能連出貨量上都無法超過蘋果,更不用說銷售額瞭。也就是說,華為讓出的手機份額,主要還是被蘋果所繼承瞭,安卓品牌的吸引力因華為無法發力而減少很多。
而這種競爭下,小品牌就基本無法繼續發展瞭,例如魅族,最後就賣給瞭吉利,並且在今年618也沒有多少聲音。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時候,小品牌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希望,但當市場規模開始下跌的時候,小品牌也就到瞭退場的時候,而黃章等大佬也不再被提及。
第三個現象,就是上下遊提供的興奮點在迅速減少。
在從14nm到5nm工藝這個過程中,手機SOC總能給人帶來驚喜,更快的處理速度,更強的AI能力,以及可控的發熱。但是在從5nm到4nm這個階段,用戶基本感知不到提升所帶來的不同,即使是強大的蘋果,也沒有擺脫這一困局。
從出貨量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的第一名還是聯發科,而高通似乎沒有能力繼續追趕聯發科。實際上高通新款SOC的性能有瞭不少提升,比如ISP更強,可以提供更出色的拍照效果。然後,然後大傢就發現今年的拍照旗艦手機很多都縮水瞭,CMOS變小,5X光變取消等等,似乎可以用人心散瞭來形容,手機廠商對於新一代SOC,例如驍龍8 Gen 1能否帶來震撼的升級,也不是太樂觀瞭。
連帶的,今年Dxomark熱度也極低,沒有什麼新看點,大傢下半年在等待蘋果和華為的爆發。
實際上,與華為相比,目前份額前部的很多國產手機更新帶來的沖擊並沒有那麼震撼,包括一些NPU的作用說得也含混不清,有的廠商表示隻開發瞭NPU一部分的實力,讓人覺得意興闌珊。
第四個現象,就是手機品牌快速擴張其它領域,但並不都很順利。
由於手機銷量的下降,各傢品牌快速擴張到其它領域,但並不都很順利。可以看到,OPPO在智能手表、智能電視、智能平板領域都有涉及,還有realme品牌的筆記本,但並不存在手機品牌具有更強的用戶體驗感知能力的情況,並不存在降維打擊一說。
實際上,以前小米進軍電視市場的時候,確實通過性價比、MIUI等優勢對傳統電視廠商發起瞭一波降維打擊,但現在創維、TCL等品牌已經調整好自己的產品,表現並不遜色於手機品牌推出的產品。當然小米、榮耀、華為在這方面競爭力很強,但對進入較晚的OPPO來說就比較難瞭。
這裡有一個特例就是華為,除瞭在穿戴設備、平板方面的固有優勢,華為筆記本已經在第一季度進入國內前五,估計很快就有可能進入前三,這說明具備實力的品牌並不局限在手機領域,其目標可能是星辰大海。
第五個現象,就是手機已經不是科技消費品領域最靚的仔,電動車才是。
今年電動車銷量大漲,車企,尤其是比亞迪等頭部品牌的股價也大漲,反觀一些手機品牌,股價一直低迷。
以比亞迪為例,其已經連續兩個月新能源車輛銷售超過10萬輛,並且已停產瞭純燃油車,徹底改變瞭乘用車市場的趨勢。而其後,還有海豹、海鷗等新車將要進入市場。
當然,手機品牌也涉足到新能源車領域,比如華為的問界,小米的汽車項目,這表明這些品牌接下來幾年依然會是人們重點關註的科技企業。
同時,由於人們在傢裡休閑的時間增多,電視、筆記本等傳統產品今年銷量也不錯,尤其是618,很多人暫緩瞭手機更新計劃,反而購買瞭筆記本。
總的來說,手機行業的光環,手機廠商的光環已經消散,能做手機並不等於科技領域的弄潮兒,畢竟SOC還是高通和聯發科提供的,系統除瞭華為,其他傢用的都是安卓。接下來手機廠商必須發展自己的核心科技,才能給消費者更多看好自己、支持自己的理由,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顯然,競爭已經從淺層進入深層領域,也許再過幾年,更多具備更強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將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