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華為的問題被逐個擊破,斷供的開始就是個“錯誤”!
相關限制是由針對華為發起的,但隨著規則的不斷被修改,老美的最終“目的”也逐步暴露瞭!
在芯片斷供之後,除瞭對手機業務造成打擊之外,同樣在5G網絡佈局、芯片研發設計、系統延伸佈局等等方面,都造成瞭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原因就在於對美核心技術的依賴。
也正因為如此,老美才有瞭借口,讓歐洲諸國放棄瞭和華為的合作,同時也借助自己在產業鏈的優勢,不斷的給臺積電進行施壓,最終導致雙方的合作夢碎,華為芯片供應渠道也就此被切斷。
面對這樣的絕境之下,任正非表現的異常的從容,逐步從自己的優勢點展開佈局,在無奈出售瞭榮耀子品牌之後,幫助華為獲取瞭大量的資金,隨即這筆資金被投入瞭重資產的制造領域當中。
但憑借自身的力量,在短期之內並不能完成突破,於是乎成立瞭“哈勃投資”,註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扶持國內優質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在有瞭明確的目標之後,華為的問題也一個個被解決瞭。
5G方面已擺脫困境
作為最核心的通訊業務,華為早已經完成瞭美技術和元器件的替換,在全面使用國產供應鏈之後,也展現出瞭絕佳的競爭力,目前5G模塊產品已經銷往世界各地。
根據華為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華為在5G訂單數上成功突破瞭100+,2021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總營收突破2800億,而全球已經佈局的5G基站數量僅為220萬,華為出貨量占到瞭120萬個。
在今年又連續獲得瞭巴西、沙特、土耳其等等國傢的訂單,同時英國也承認瞭放棄和華為合作,是因為老美施加的壓力,這也直接幫助華為5G重新建立起瞭信任。
可以說目前在5G領域,華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在技術上至少領先瞭歐美2~3年,隻是老美不願意承認罷瞭。
而由5G衍生的 ToB業務,也已經全面綻放開來,超過3000份的合同數量,已經建立起瞭一個很好的市場環境,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傢和地區加入5G大傢庭,華為也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芯片、系統方面加速擺脫困境
在麒麟芯片停產之後,華為並沒有放棄對海思半導體的繼續投資,其也不負眾望,相繼研發出瞭屏幕驅動、智能汽車等等芯片,幫助國產芯片又往前邁進瞭一大步。
根據最新的消息,華為全新自研的NPU芯片,將會搭載在Mate50系列上首發,而對於高性能的芯片,華為後續也將采用“堆疊技術”來解決。
而目前手機無法實現5G功能的問題,華為也已經找到解決方案瞭,在射頻芯片上國內已經有兩傢企業實現瞭量產,很快就能夠滿足華為的需求瞭,而現階段也能采用“手機通訊殼”實現5G功能。
而在系統方面,華為將在下半年發佈倉頡編程語言,將幫助鴻蒙系統徹底擺脫安卓的“陰影”,在修改瞭底層架構之後,僅實現對於開鴻安卓架構的替換,屆時鴻蒙OS才算迎來“涅槃重生”。
而一切關於“套殼安卓”的傳言也將消失,目前鴻蒙系統的總用戶量已經突破瞭3億,搭配上自研的HMS服務,主流的APP已經完成瞭適配,已經成為瞭全球第三大移動生態系統。
而此前“鴻蒙之父”王成錄從華為離職,還沒緩一口氣,就加入到瞭開源鴻蒙的建設當中,而其目的也非常的明確,就是想讓開源鴻蒙成為開源安卓一樣的全球通用系統。
而此前餘承東也宣佈:“華為的手機今後能夠買到瞭!”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卻很好的透露瞭華為的現狀,目前華為新機上市的計劃明顯加快瞭,最新的旗艦機Mate 50也已經有瞭消息。
相關限制基本失效
面對國際市場的現狀,美媒也做出瞭客觀的評價,直言:“華為的問題基本解決瞭,相關限制從開始就是一個錯誤,非但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讓美企陷入瞭“泥潭”當中!”
而一切也正如美媒所說的那樣,高通曾經幾乎壟斷瞭芯片市場,但在相關限制之下,華為和聯發科的崛起,高通已經失去瞭第一芯片廠商的地位,而谷歌也迎來瞭鴻蒙系統的挑戰……
老美還將面臨更大的危機,目前各個國傢都明白瞭,核心的技術根本買不來,都啟動瞭相應的芯片自主化研發進程,推動本土化生產制造,而這一旦形成一種趨勢,美企的優勢就一去不復返瞭,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