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通訊院公佈瞭5月國內手機出貨量,為2080.5萬部。而1-5月,一共出貨1.08億部,同比下降27.1%,也就是少瞭1/4。
究其原因,當然是有全球上經濟格局等大環境的原因,但其實與手機品牌自身的產品吸引力也有很大關系。比如,以下幾個原因應該也是大傢都看得見的,一起來看看。
首先,旗艦沒有足夠的號召力。
今年的安卓旗艦SOC,就是驍龍8 Gen 1,結果不僅名字比較復雜,給用戶的感知也不夠強烈。
實際上,蘋果的A15也沒有出彩的地方,但蘋果用瞭LTPO屏幕,加上IOS的流暢度,從而讓iPhone手機的體驗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方面安卓就不行瞭。驍龍8 Gen 1,天璣9000等,除瞭帶來更高的跑分,還帶來什麼標志性的使用提升,感知是不明顯的,用戶是不清晰的。
其次,是旗艦機千篇一律。
第二個原因,就是安卓手機的旗艦機,確實陷入瞭千篇一律的怪圈。
一眼望去,滿眼都是高強度散熱,快充,120Hz高刷,矩陣式的鏡頭組,看似很華麗,但如果每傢都是這樣,似乎也看不出什麼新鮮,總體都一樣。小米榮耀藍廠藍廠,幾個子品牌衍生出十幾款十分相似的手機,怎麼能讓大傢記憶深刻呢?
第三,國產創新不足,NPU沒成為殺手鐧。
與華為當年自研CPU,現在自研操作系統不同,現在的國產手機也有芯片創新,但更多是NPU階段。
比如說,有些NPU介紹瞭半天,主要提升的是動態范圍,以及照片細節,其實是吧SOC能做到的事情,單獨做瞭一下,所以給用戶的感知並不是很明顯。
而且,NPU很難發揮足夠的效力,因為運算需求不是那麼明顯。比如現在的理想L9,采用2個英偉達Drive Orin芯片,共計508 TOPS算力,這實際上是有實際用途的,在輔助駕駛上當然是算力越強越好。但對於手機來說,NPU帶來的額外算力,還沒有找到足夠的應用需求。
第四,就是很多功能還砍掉瞭。
實際上,今年很多手機新品,還沒有去年的配置高,這也是今年上半年很多用戶買瞭去年發佈的老手機的原因。比如說,去年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采用瞭三星超大底CMOS,有1/1.12英寸大,而今年市場上沒有瞭類似產品,這是很奇怪的。
這種奇怪的情況,直接造成瞭小米11 Ultra的大賣,以及新品中鮮有被人們認可的影像旗艦。當很多人持幣滿懷熱情的時候,新品不但沒有節節高,反而在關鍵配置上變弱瞭,這換誰都沒法接受。
總的來說,上半年的新品創新乏善可陳,並沒有太多新意,而重頭產品,比如小米12 Ultra(或者叫別的名字),華為Mate 50系列,以及iPhone 14 Pro將登場,總會比上半年帶來更多精彩吧。
而如果還沒有精彩的創新的話,看看筆記本,相機,電視,投影,甚至電動車,不是更好嗎,新品真是特別有看點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