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破540萬,華為達到瞭想要的效果!
相關限制一開始,就是具備有很大針對性的,華為的發展早已超乎瞭預期,在5G、芯片、系統上相繼突破之後,老美也開始著急瞭。
老美保持技術領先的方式,就是通過限制國際企業的發展實現的,面對“鋒芒畢露”的華為,自然是會實施一系列的“特殊照顧”!
相關限制開始初期,美企就被要求禁止和華為合作,而谷歌也沖在瞭最前頭,直接中斷瞭對於華為手機的GMS服務,導致華為在海外銷售的手機變成瞭“板磚”。
好在提前佈局的HMS服務,很好的頂替瞭上去,隨後谷歌又中斷瞭安卓系統的更新服務,這一連串的操作,也讓華為感受到瞭“來者不善”,於是乎在2019年就著急忙慌的推出鴻蒙系統。
雖然整場發佈會足夠驚艷,但也很好的暴露瞭其不足的地方,初代的鴻蒙OS隻能用於智能屏上使用,並不能滿足對於手機的使用需求,好在經過兩年時間的完善,華為很好的解決瞭這一個問題。
鴻蒙系統被質疑
在鴻蒙手機系統正式發佈之後,得到瞭國內消費者的大力擁護,但同時也帶來瞭不少的“質疑聲”,由於鴻蒙手機系統采用的是開源安卓,導致瞭使用體驗上並無差異,而且還能夠顧兼容安卓的應用。
很多人都把鴻蒙系統錯誤地解讀為“翻版安卓”,隨後華為也從底層架構上進行瞭解釋,鴻蒙系統采用的是微內核架構,能夠直接將系統的內核和上層應用進行分離,從而解決瞭系統的卡頓問題。
而安卓系統至今無法解決卡頓問題,正是因為其采用的是宏內核結構,經過消費者的驗證,也很好地證明瞭鴻蒙手機,確實要比安卓手機來的更流暢,在後臺留存問題上也有很好的表現。
人民日報已經多次為鴻蒙OS正名,華為也在不斷努力擺脫市場的質疑,即便系統優越性已經得到瞭證實,但鴻蒙依然不被認為是一套成功的操作系統,而原因就出在生態系統上。
光系統優勢還隻是第一步,要想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華為還需要拿出配套的軟硬件生態,這樣才能在市場上形成絕對的競爭力。
應用成功突破540萬
任正非很早之前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在鋪設鴻蒙操作系統之前,也相應啟動瞭對於HMS生態服務的建設,為瞭壯大這個生態系統,華為將巨額的資金補貼給到瞭軟件開發商。
如今三年的時間過去瞭,HMS生態的最新消息也傳來瞭,截止6月26號,華為的HMS移動應用生態註冊的軟件開發者數量,已經成功突破到瞭540萬,同比增長超過瞭135%。
同時全球集成的HMS Core應用數量,也成功達到瞭20.3萬,同比增長瞭52%,而這樣一個數據格外的顯眼,意味著續鴻蒙系統逐步擺脫瞭安卓的應用瞭。
雖然這樣的成績已經不錯瞭,但和安卓、IOS相比,還是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的,這兩大系統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基本上都維持在2000萬的水平,而原生的軟件數量常年突破500萬。
但如果把三個系統,放在同一個維度進行分析的話,華為已經打破瞭所有操作系統的記錄,安卓和IOS是從2008開始發力的,但到瞭2012年開發者數量還是沒有破百萬。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華為已經破記錄瞭,但顯然這樣並不具備可比性,畢竟當時還是諾基亞的時代,連智能手機都還未全面普及,因此華為不能沾沾自喜,還是要加把勁的。
鴻蒙的優勢很明顯
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結構設計的,可以說是專門為瞭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而佈局的,而安卓和IOS畢竟是十幾年的老系統瞭,很多底層架構已經不適應於未來的發展。
目前華為已經把Open Harmony捐贈給瞭國傢,這將為其帶來更好的資源,目前除瞭手機廠商之外,已經有大量的科技企業,加入到瞭開源鴻蒙的大傢庭之中,萬物互聯的雛形已然形成。
鴻蒙是一套多終端的操作系統,未來將會加入更多的應用場景,吸引更多各行各業加入到軟件生態當中,單從這個層面進行分析的話,鴻蒙的生態在未來,必定會超過安卓和IOS。
而這樣的發展進度,都是老美自己一手促成的,現在谷歌後悔也沒有用瞭,目前美企的國際信譽已經喪失,這或將成為華為一個最佳的機會,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