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硬通貨,這是公認的,幾千年來,人們對於黃金的追求就沒停止過。所以在國內,黃金不單單是首飾,還具備一定的升值空間。很多人也喜歡將黃金當成是一種投資,風險性較低,還有一定的升值空間。
那麼為何100萬買的金條,市場價已經漲到150萬,金店隻開價90萬,銀行還不願意回收?
為何對黃金如此執著
曾經“中國大媽”聞名全球,就是搶購黃金給鬧的,這也說明瞭,很多人對於黃金是非常執著的。在通貨膨脹的時代,錢越來越貶值瞭,人們開始尋求一種錢生錢的方法,理財、投資等。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任何的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血本無歸也是常事,而黃金在幾千年裡面,都具備一定的價值,所以也就成為瞭很多人的選擇。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人數高達8130萬人,其中個人投資者占瞭8067.23萬人。該數據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投資是比較看重的,其中投資黃金的人數也不在少數。
人們選擇購買黃金,說到底為瞭升值。假設在2018年購買100萬的金條,當時黃金的市場價為260每克。如果放到瞭現在,100萬的金條差不多漲到150萬元,價格有瞭很大的漲幅,很多人也想要脫手。
然而在賣金條的時候,遇到瞭一些問題,市場價值150萬的黃金,金店開價90萬,銀行還不願意回收?這是為何?
內行人說出瞭原因
按理說,市面上回收黃金的店鋪有不少,同時銀行也應該具備回收黃金的業務。而銀行卻不願意回收黃金,有內行人說出瞭原因,有三個原因,也可以說銀行不回收黃金的三大原則。
原則一,紀念意義的金條不回收。在市面上有不少是具備紀念意義的金條,比方奧運會等,很多人購買這類黃金是為瞭收藏,而這類黃金的不具備流通價值,需要回爐重造來具備市場價值,這樣會造成一定的損耗。
原則二,不是本行出售的金條不回收。其實這個原則也是為瞭避免回收到成色不好的金條,雖然可以通過鑒定的方法來辨別,但這需要成本。所以銀行直接不回收除本行以外的金條。
原則三,沒有憑證的金條。這一點和上面一點是一樣的,同樣也是避免出現風險,所以購買黃金也要保留好相關的憑證。
而金店回收價格要低於市場價,其實也是考慮到風險,畢竟對於小店鋪來說,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為瞭避免這種風險,金店隻願意低價回收。
寫在最後
知道瞭回收黃金的一些規則之後,對於投資人來說,在購買金條的時候,最好選擇在銀行購買,同時相關的憑證也要保留,在回收的時候,選擇所購買的銀行,這樣才能以更高的市場價格被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