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剛“解脫”,三大中企又開始“沖”瞭,央視白勸瞭?
早在華為5G誕生初期,老美就準備大幹一場瞭,以華為5G存在“網絡安全問題”為由,限制瞭其全球性發展的腳步,雖然達成瞭一定的目的,但卻進一步促成瞭華為擺脫美技術體系。
見到限制無果之後,老美就開始修改芯片規則,並且陸陸續續將中企列入到瞭所謂的“實體清單”當中,隻要被加入瞭這個名單,也就意味著基本中斷瞭和含美技術的企業合作瞭。
而在中國市場,蘋果的供應鏈可謂是貫穿全局,獲得瞭訂單就意味著擁有大額營收,並且還能提升技術實力,同時在市值上也能相應提升,為此很多代工廠為瞭蘋果訂單爭的“頭破血流”。
而歐菲光在擁有蘋果訂單之前,是全球最大的光學鏡頭供應商,然而也為此惹來瞭麻煩,在相關限制之下,老美是不允許“第一”這個字眼出現在中企身上的,隨即歐菲光被加入瞭“實體清單”當中。
歐菲光和蘋果的合作也就此中斷瞭,營收直接下滑超過瞭90%,不得不變賣設備和工廠得以保持經營,國內的很多代工廠都犯瞭和歐菲光一樣的錯誤,一旦被拋棄終究會釀成“悲劇”!
三大中企開始往前沖瞭
蘋果訂單的確是一個“美差”,一旦過度依賴同樣也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國內的代工廠為瞭討好蘋果公司,都會為其專門定制生產線,一旦失去瞭訂單,這些產能就無法找到匹配的客戶瞭。
畢竟蘋果對於工藝的苛刻程度,是沒有任何一傢手機廠商能夠比得上的,因此在代工價格上也會比較貴,想要在短期之內拓展客戶很難實現,因此大部分被踢出供應鏈的企業,最終面臨的都是破產的命運。
然而在近期老美的做法卻出乎意料,官宣解除瞭對於歐菲光的限制,被移除出瞭實體名單,很多人猜測是歐非官沒有利用價值,也的確歐菲光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瞭,早就已經和“第一”不相幹瞭。
令人沒想到的是,歐菲光的教訓並沒有讓中企警醒,三大中企又開始紮堆走向“蘋果訂單”,究竟是蘋果離不開中國,還是中國離不開蘋果,還真就不好說瞭。
據悉目前京東方已經下定瞭決心,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蘋果所需要的LTPO OLED顯示屏的開發,而除此之外華星光電、維信諾也積極開始送樣,三大屏幕巨頭又走向瞭,為蘋果定制產能的老路!
央視白忙活瞭
通過對蘋果供應鏈的數據分析,很明顯的能夠看出中企的劣勢所在,在蘋果所需要的顯示屏供應商,三星占據瞭67%的份額,和LG同樣也拿瞭28%的份額,兩大韓企的份額已經占到瞭95%。
也就意味著國內的三大屏幕巨頭,爭奪的隻不過是那僅剩的5%份額,在同時送上樣品的那一刻開始,中企就已經處於“劣勢”狀態瞭,就算能夠得到蘋果的認可,後續也會逐步被“牽著鼻子走”!
三傢企業當中,京東方的技術算是最先進的,但即便如此,和三星、LG這種老牌巨頭相比,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不然此前華為也不會大量采用三星的顯示屏瞭。
在近一年時間以來,蘋果已經將34傢中企剔除出瞭供應鏈,這些企業無不面臨著經營危機,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雖然中企占據瞭蘋果過半的供應鏈,但沒有一傢是核心設備供應商,問題的嚴重性也就此體現。
因此身處於蘋果供應鏈當中的中企,可替代性是非常大的,庫克也是一個“忽悠專傢”,承諾選擇一傢公司的產品後,在耗費大量精力研發的產品不合格之後,一切承諾都成瞭空談。
蘋果有著大量的資本,是有辦法跟中企去消耗的,而中企卻遭不住蘋果的一輪打擊,這也是為何央視始終呼籲,要擺脫蘋果依賴癥的原因,如果沒有絕對的硬實力獲得資本的認可,那就別想著往前湊瞭。
蘋果訂單的確能夠成就一傢企業,但同樣也很容易毀掉一傢企業,巨大的利益伴隨著風險,這一點自然是不可否認的,但中企要保持足夠的清醒,避免再次被蘋果公司給“耍瞭”。
要研發一套屬於自己的頂尖技術體系,而不是按照蘋果的要求去研發,就像三星的蘋果、臺積電的芯片,沒有任何的企業敢對他們指手畫腳,在絕對的技術實力面前,資本的力量也會被弱化。
央視在呼籲擺脫蘋果依賴癥的同時,實則更大的意願是讓中企從事自主技術研發,最終實現身份的轉變,而如今三大屏幕巨頭的做法,似乎有點背道而馳瞭,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