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產的內存硬盤產品,雖然不會成為很多小夥伴的首選,但包括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紫光在內的國產品牌確實對整個行業造成瞭不小的影響,最大的變化就是三星、東芝等國際巨頭的生產事故大幅減少,內存、固態硬盤價格也趨於穩定。不過現在這種穩定又被打破,而且這次即便是國產品牌出手,短時間內恐怕也很難改變局面。
其實很多小夥伴已經發現瞭,現在的內存和硬盤價格已經上漲,而且不光這兩類產品,很多上市新品都在長時間缺貨,比如筆記本電腦、手機、相機之類,甚至已經不是價格能解決的瞭。小米盧偉冰最近也表示上遊芯片供貨會出現缺口,而在汽車行業,缺少芯片的問題早已經蔓延開來。更遠的先不說,就最近嘉合勁威就發出公告,提醒合作夥伴整理庫存,做好準備。
可能有些人對嘉合勁威並不太熟悉,這個公司旗下有阿斯加特、光威等品牌,是目前國產裡市場占有率、知名度都比較高的企業。此前他們已經聯合幾大國產上遊供應商推出瞭一系列國產內存和固態硬盤,品質不錯、性價比高,也對國外品牌實實在在起到瞭制衡作用。這傢公司發佈公告,意味著整個行業其實都已經在受影響。
從去年到現在,芯片行業一直都存在供貨不足的問題,隻是去年表現不是很明顯。今年隨著消費需求的爆發,產業鏈供貨缺口開始被放大。這其中的原因很復雜,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對生產造成瞭影響,有的來自技術層面,有的則來自社會層面。而體現在嘉合勁威能夠觸及的層面,表現出來就是晶圓不夠用,導致產能受限。嘉合勁威也給出瞭一個預估時間,內存要缺貨到第三季度,固態硬盤和閃存要缺貨到第二季度。但實際上國外有報告顯示,缺貨狀況很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緩解。
所以現在該怎麼辦?雖然消費主義並不值得提倡,但對於一些剛需用品,比如學習、工作所必須使用的筆記本電腦,比如計劃內要更換的手機,還有各種硬件升級等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有購買條件的情況下盡早出手,否者就隻能遙遙無期的等待。當然,消費也要理性,畢竟掙錢本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區分哪些是剛需、哪些不是,似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