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評價君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又開始活躍起來,而他們活躍的原因就是一個,就是蘋果發佈瞭一連串新品。
而評價君發現,身邊這樣的朋友,或者說朋友圈那種交往的朋友,確實很多都開始關註蘋果瞭:
有的朋友已經悄無聲息地買瞭iPad mini,他表示突然發現自己需要一個平板瞭;
有的朋友買瞭iPhone 13 Pro,以及iPhone 13,表示傢裡倆人都升級一下;
有的朋友定瞭512GB版的iPhone 13,原因是自己128GB版的真的裝不下瞭。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枚舉瞭。最典型的,就是今年一年沒有出國,甚至沒有遠行的白領們,就選擇來個遠峰藍犒賞自己,這種消費在9月這個時間點似乎是恰到好處。
顯然,對於國內很多收入一直都穩定的白領來說,今年旅遊的錢確實省下來瞭,而iPhone又降價瞭,原來買128GB版的錢,現在能買到256GB版,何樂而不為?
但另一方,這肯定也會產生一定的虹吸效應,就是大傢的錢都用來買蘋果新品瞭,而留給其它消費數碼的錢就不多瞭。
首當其沖的,就是其他6000元價位高端手機,當然都是安卓手機,有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等等,比如OPPO新推出的攝影師手機,雖然配置顏值都很有特色,但能否獲得成功,就顯得有些不太確定瞭。
其次,就是筆記本、傢電等產品。因為這些設備一般來說都可以使用很多年,如果今年想更換的話,可能遇到iPhone 13 Pro,就再延後一年瞭。
實際上,評價君的筆記本已經兩年沒更新,朋友的本也一年多沒更新瞭。此外,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思維定勢,就是認為8000多元的iPhone價格合理,8000多元的電視或者筆記本,就有點奢侈瞭,這對於這兩個行業也是不利的。
第三,就是很多周邊數碼產品,將繼續受到沖擊。
舉例來說,電子書,就似乎沒有必要買一款單獨用瞭,平板手機現在都有類電子紙模式,就沒必要買新品瞭,況且Kindle也沒有新品。
此外,就是藍牙音箱等,用平板自己外放就可以瞭。還有遊戲機,似乎也不是太急迫,畢竟A15處理器的GPU性能提升瞭50%,並且App Store上的遊戲確實不少。總之,如果一款iPhone還不能滿足你的話,加上一個iPad就可以很舒服瞭。
實際上,目前的情況是各種設備都在搶用戶的時間,如果用戶有iPhone和iPad,可能兩者本身就要爭搶用戶有限的時間,怎麼還會輪到其它設備來占用用戶的時間呢?所以,我們才看到很多產品淪為吃灰,壓泡面的境地。
可以預見,這一波虹吸是難免的瞭,但並不等於其他品牌沒有生存空間,實力強的產品依然會熱銷,去年iPhone 12發佈之後,華為Mate 40 Pro依然大賣,就是很好的佐證。那麼,就讓競爭來得更猛烈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