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打壓基本失效,老美推動瞭新計劃,連“自己人”也不放過!
華為5G是在2018年正式推向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老美通過各種方式證實技術被趕超後,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就此到來,於2019年5月份被加入到瞭“實體清單”當中!
由此開始美企未取得授權的話,不被允許和華為合作,同時也“忽悠”到瞭很多歐洲國傢,當方面毀約華為5G訂單,並承諾隻要放棄和華為合作,就會提供大量的5G補貼。
然而在相關性限制不斷升級之下,隻要是含美技術的企業,未經授權都不被允許和華為合作,華為也就此失去瞭芯片供應,從那一刻起依賴於老美技術的企業,在國際信譽上開始逐步喪失瞭。
而老美承諾的拆除華為設備補貼,雖然有到賬瞭一點點,但相比於各個國傢的實際損失,這麼點資金無異於杯水車薪,當地的電信運營商也從新思考這種做法的可取性,整件過程下來,老美更是徹底的失去瞭原本的科技地位和形象。
三年的打壓基本失效
從2019年5月份算起,華為遭受打壓已經整整三年的時間瞭,經過三年時間的佈局,華為很好地頂住瞭壓力,相關限制對華為基本上失效瞭,華為已經朝著全新的方向前進瞭。
從最初限制美企和華為合作,後面這個范圍升級為瞭含美技術企業,最終導致麒麟芯片直接面臨停產,海思也失去瞭盈利的能力,庫存的5G芯片也隻能當做4G來用,高端旗艦機也未能支持5G網絡,但為瞭保持高端屬性,華為對工藝要求依舊苛刻,售價也並未降低。
如今相關限制並沒有任何松懈的跡象,但華為卻早就已經挺過來瞭,餘承東、任正非、孟晚舟等等高管,也都相繼表態華為已經穿過瞭“黑暗”,意味著將迎來光明的未來。
2021年是華為最難的一年,但根據財報顯示,雖然在總營收上同比降低瞭29%,但在凈利潤上卻上漲瞭76%,其中的具體原因我們先不論,至少保證瞭足額研發經費的投入。
在有瞭這些經費的投入之後,華為在雲業務、智能汽車、鴻蒙生態等等領域,都取得瞭實質性的突破,而且在5G技術上,也至少領先於全球至少三年的時間,目前專利費也開始收取瞭,可以說華為後續的發展定位已經相當明確瞭。
老美正在推動全新的計劃
如今華為正在一步步恢復元氣,這樣的結局是老美意料之外的,但它們不可能就此放棄打壓,畢竟要讓其承認技術落後無異於“登天”,目前正在推動全新的計劃,試圖動搖海思的根基。
根據外媒傳來的消息,全球最大的EDA軟件供應商Synopsys(新思科技),被指認在相關限制節骨眼下,向華為的海思半導體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正處於被調查狀態。
但顯然這又是子虛烏有的“污蔑”,老美估計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瞭,隻能從“自己人”身上下手瞭,目前新思科技也積極配合調查,但負責人一再強調原則性的問題,表態他們並沒有任何的違規操作。
首先在相關限制當下,並沒有說美企完全不能和華為合作,隻需要獲取一定的授權,還是可以進行有選擇性的合作,就像高通可以為華為提供4G芯片相類似。
因此新思科技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沒有獲取到授權,肯定不會向華為提供任何的技術支持,如果老美繼續升級相關限制,新思科技也肯定會遵從,但要把以前的事拿出來做文章,用意未免太過明顯瞭。
而顯然這是老美推動的新計劃,為的就是切斷海思的根基,海思在芯片設計研發能力上,是可以排到全球前十的,因此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潛在的風險,華為5G的教訓已經讓他們細思極恐。
而目前在EDA軟件領域,超過80%的份額被Synopsys、Cadence和Mentor這三大美企占據,如果不被允許使用的話,那的確會動到海思的根基。
但換言之合作是雙方互惠互利的,新思科技同樣也不想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畢竟目前國產的EDA軟件建設步伐在加快,一旦核心技術取得瞭突破,國產的EDA平臺誕生,對這些企業來說可不是好事。
如果要全面中斷和華為的合作,那將會加速國內技術的自主化,一旦國產的EDA體系得到完善,不僅海思的根基不會被動搖,這些媒體多年努力達成的壟斷目的,也會就此付之東流,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