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孤獨創業的“中年人團隊”,歡迎志同道合的同志討論分享心得~
說到寺廟,相信大傢並不陌生,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每逢初一和十五,去寺廟燒香祈福的習俗,雖然在當下,人們忙於生活,不能經常來到寺廟裡祈福,但是如今不少人傢裡,還是供奉著各路神仙菩薩,來保佑傢庭平安和睦。
但你知道我國“最神秘”的寺廟是哪一座嗎?它處於一座城市的鬧市區,卻常年大門緊鎖,很少有人進去觀賞,是寺廟界的一股清流瞭,而這座寺廟就是安靜的福佑寺。
福佑寺位於北京北長街,門口有兩棵繁茂的大樹,而紅色的寺門緊鎖,在熱鬧的市區中顯得很是安靜,甚至,還帶著一點孤寂的感覺。這裡常年不開門,即使從門縫裡也看不到裡面,當地人也幾乎沒人進去過。因此,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寺內到底是什麼佈置。
明明處在鬧市街區,這裡為什麼不開門接待香客呢?其實,這還要從福佑寺的歷史開始說起。
福佑寺建立於清順治年間,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當福佑寺建好之後,就被清聖祖玄燁當成是躲避天花的地方,並且常住於此。因此,與其說它是座寺廟,不如稱之為皇傢宅院,或者說是皇傢寺廟。
從一開始,福佑寺就沒有接待香客的傳統,當時的清朝皇室們,談“痘”色變,又怎麼會讓外人來此處上香參拜呢?而這座寺廟曾先後經歷多個朝代,也住進不同的人,但是都沒有讓其對外開放,或許正是因此,才讓它至今還能保存完整。
從古至今,福佑寺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傳統,或許有些人會疑惑,其它寺廟可以通過吸引遊客來提升知名度,從而為寺廟增添香火。那麼,福佑寺的香火又從何而來,為什麼這座寺廟跟其它寺廟不一樣?
要知道,憑借福佑寺便利的地理位置,隻要選擇對外接待香客,那麼一定有非常多的人願意過來,名聲也一定會有所提高。然而實際上,福佑寺根本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名聲,也不需要香火錢,福佑寺早在數十年前就成為我國文物保護單位。
福佑寺的東墻之外便是筒子河,整座寺廟分為三進,而第一進則是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組成,整座大殿恢弘大氣,黃琉璃瓦歇山頂。第二進則以大雄寶殿為主建築,屋頂的最高處有建有蓮花座銅塔,而第三進則為後殿,前有月臺,雕雲紋禦路,兩側則建有配殿和配房等。
在福佑寺的大雄寶殿內,有一座八角亭,亭內又有一座由黃金鑄造的文殊菩薩,建於乾隆年間,其冠上還鑲有一顆五彩寶石。對於這座文殊菩薩的來歷,還曾留下一個傳說。
相傳乾隆有一次做夢,便是夢到瞭自己去打獵,後來在打獵的時候又遇到一個小孩,那小孩歲數不大,手裡牽著一頭獅子,並且,還開口喊他為文殊菩薩。乾隆自然不敢答應,但是,那小孩又說他是文殊菩薩轉世,就在乾隆想要回應他的時候,夢就醒瞭過來。此後乾隆就鑄造文殊菩薩像,並單獨供於亭子中。因此,這個亭子也被稱之為文殊亭。
而在福佑寺的天王殿內,還供奉著四大金剛的坐像,由於做工精致、細膩,十分稀有,因此就連專傢也不敢隨意挪動,並且四大金剛坐像所使用的材質特殊,不同於尋常所見。直至今日,也無人知道這四座佛像的材質到底是什麼,或許以後會有人揭曉。但如今,四大金剛佛像已經被很好地保護起來。
福佑寺雖然處於這樣一個交通便利的位置,並且又是在商業區,但是,它一點也沒有沾染到任何商業化氣息,這裡仍是入數百年前那樣古樸、寂靜。路上來來往往這麼多人,不知有多少人對它感到好奇,又有多少人瞭解它的歷史。而正是由於福佑寺常年鎖門,才能讓它永久保持著神秘。
我國寺廟界的一股“清流”,位於北京鬧市區,卻不開門接待香客
北京“神秘”的寺廟,位於鬧市區卻不開門,當地人都很少進去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