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在很多人心裡是一個景色秀美的城市,這裡不僅四季如春,風光絢麗,更有著許許多多的古村落,以及多樣繁雜的文化習俗,在雲南邊陲的一座小山上,還生活著一群擁有悠久歷史的佈朗族人。
佈朗族有著多種族稱,或稱“佈朗”和“巴朗,以及“烏”和“阿瓦”,而其它人對於佈朗族的稱呼也是繁多不一,後來為瞭方便稱呼,便都以佈朗族相稱。
而今天所要說的,是雲南佈朗族的最後一位王子,已經80歲高齡的他,依舊在為佈朗族的文化傳承和族人的生活而四處奔波,他就是蘇國文。
景邁山
雲南的景邁山,有著茂盛的林海,同時,也有風景如畫的古老的村莊,以及千年萬畝的古茶園。生活在這的佈朗族極度喜愛喝茶,他們也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栽培古茶的人。
在這裡還曾流傳這樣一段故事,元大德五年,元廷派中書右丞劉深,帶著兩萬多元軍進入雲南,卻屢屢受挫,無奈,隻得罷征回師。而當時讓元軍鎩羽而歸的,正是佈朗族人,不過在那個時候,這裡還不是景邁山,而是一個被稱為“八百媳婦國”的地方。據說是這裡的頭人娶妻800,且每個媳婦各負責一個寨子,因此才得以出名,而景邁山也成為“八百媳婦國”的故地。
如今,這裡氣候溫潤,植物茂盛,雨量充沛,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自然資源,生活在這裡的佈朗族也越來越多,前面說的佈朗族王子(蘇國文)就是其中一個。
佈朗族王子
蘇國文的父親名叫蘇理亞,他的名字在景邁山佈朗族中,或許已經被淡忘,然而,他其實是佈朗族中最後一位是襲頭人,頭人就代表著頭領的意思,如今的佈朗族頭人正是蘇國文,也就是佈朗族王子,而他也被族人們親切的稱之為“更丁”。
佈朗族常年生活在山林裡,這裡位置上比較偏僻,不易尋找,也造成瞭曾經落後等現象。這裡的生活和種植方式,都比較原始,早在幾十年前,這裡還盛行著刀耕火種。而打獵和捕魚,也是佈朗族賴以生存的方式之一。不過如今,這裡已經能夠種植玉米、水稻、茶葉、甘蔗、以及各種蔬菜水果,並且種類豐富,產量富饒。
或許大傢以為,“王子”的身份一定能給蘇國文帶來很好的生活,然而實際上,在景邁山佈朗族中,提起蘇國文,眾人對他無不稱贊,這不僅是出於對“王子”的尊敬,同時也是對他的肯定支持。
佈朗族雖然有著十萬多人口,但是族中沒有文字,隻有語言,因此很多事情的交代上都需要口口相傳,而這個重擔,自然就落在瞭蘇國文的身上,他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各個族人傢中,交代播種耕種的一些事宜,以及安排好族內的大小事情。
佈朗族雖然生活偏僻,但是如今在一些習慣上與我們幾乎相同,比如在那裡,也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而新人在結婚時,族內的頭人會在兩人的手腕上系著白線,這種儀式相當於是領瞭結婚證。
由於長期四處奔波,蘇國文很快就學會瞭多種語言,即使與外面的人溝通也不費力。而且,他憑借著自己學到的知識,在族中又教會瞭許多孩子,讓許多族人都識瞭字。並且,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讓佈朗族的文化更好地延續下來,即使在很多年後,依然知道佈朗族的歷史文化。
但是即使這樣,佈朗族還是有不少口口相傳的文化作品,題材包括歌謠、諺語、謎語、神話、敘述詩等等,例如《艾絲露勐坤》、《火與石》、《從勐茅來的人》等著作,也有著以戀愛為題材的愛情故事等。
這些文化都需要有人來傳承,這也是佈朗族的“王子”蘇國文一直在做的事情。那麼,除瞭這些之外,大傢對於佈朗族還有哪些瞭解呢?
雲南這個少數民族,無本族文字,其王子已80歲,仍在為子民操勞著
雲南佈朗族王子,80歲高齡會多種語言,生活在“八百媳婦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