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旅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去到各種各樣的城市。而每個城市也都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由於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當地產業、歷史文化創新環境等因素,各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有瞭自己的標簽。比如說世界范圍內我們所熟知的時尚之都巴黎、豪氣的迪拜、水城威尼斯等,國內的魔都上海、霧都重慶、煤都大同等,簡單的一個前綴將一座城市最大的特點展現在眾人的眼前。
隨著時間的變化,有些城市逐漸凋零,有些城市則慢慢崛起,都有瞭新的面貌,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優秀的人才,創新的企業,專業的科研團隊,扶持與傾向,都成瞭城市之間爭搶的對象。GDP排名更是讓許多城市陷入瞭短期比拼當中,而最近所公佈的一個榜單非常值得玩味。一座默默無名的二線城市,竟然躋身一眾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當中,真讓人意外。
“科裡科氣”的合肥
近日,以“科創實力”為范圍的榜單,當國內的眾多城市進行瞭一個梳理,並分為瞭“領軍”、“ 潛力”、“ 先鋒”、“ 跟隨”四大矩陣。在上榜“科創領軍”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個城市成功吸引瞭大傢的眼球,它就是安徽的省會合肥。
從榜單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十大城市中,江蘇僅一城(蘇州)上榜,而榜上除瞭合肥外基本上都是一線或者是新一線,並且在國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隻有合肥,現在位居二線,知名度也不高。
然而,它卻與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排在同一個行列中。並且報告中還明確指出,合肥的高質量專利數占比超過50%位居全國第一,在資源豐富的城市中,除瞭北上廣深外,還有蘇州和合肥。也難怪現在大傢都用“科裡科氣”來形容合肥。
當下,合肥所取得的成就,讓不少人都為之驚嘆,直呼合肥到底瞞著我們做瞭什麼?
幾年前,要是說起合肥,大傢還以為是賣化肥的,也正是從廬州到合肥的改變,使得大傢都稱其為改名最失敗的城市,也就在這件事上才有些存在感。合肥的存在感低,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周圍的強大,反而襯得合肥有些暗淡。
甚至,安徽省內的一些城市不跟著自傢人混,反而跑去投靠江蘇的南京,使得網友們戲稱南京為徽京。而且由於此前的合肥發展並不突出,導致提起安徽的省會,很多人都想不到是哪座城市。再加上不靠江海,也沒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使得合肥的發展比較困難。
合肥不是虛胖,而是真的有實力
但這些都沒有成為阻擋合肥進步的腳步,該省另辟蹊徑,在科技創新上大刀闊斧,並取得瞭不錯的成就。榮獲“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聯盟城市”、“國傢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眾多稱號,如今更是想要爭當“科創名城”。所以現在的合肥絕對不是虛胖,而是真有實力。在中科大的幫助下吸引瞭很多科創團隊的到來,還有高科技企業的入駐。
量子計算機領域的九章祖沖之號,引領未來的小太陽east核聚變,探測神秘深空的悟空,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這些堪稱國之重器的創新成果,不僅讓國人為之自豪,也令世界感到震驚,而這些全部來自合肥。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眾多的新興企業,京東方、蔚來、科大訊飛、比亞迪、長鑫、晶合等都紮根在這片土地上,努力汲取營養,綻放出最美的一面。我們都知道科技是未來,而這些企業和團隊,必將會讓合肥蓬勃生輝,未來也必將成為一座以科技創新為靈魂的超級大都市,所以,合肥未來的潛力是巨大的。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00年,合肥GDP僅325億被別人調侃為縣城。而到瞭2020年,僅用20年時間,合肥GDP突破10000億,GDP達到瞭10042.72億。
“一城一校”互相成就
而合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和當地的一所名校有關,那就是中科大。有人這麼說,當下合肥以中科大為榮,未來中科大為在合肥自豪。這一座城與一座學校幾十年來互相成就,共同成長。
而事情還要從20世紀60年代末說起,由於一些外部環境原因,很多大學被迫外遷,而當時中科大就在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當年的貧瘠許多省市出於一些原因都將其拒之門外。而當時的安徽表示,即使我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科學的苗子保住,於是毅然決然地將中科大留在瞭安徽。
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為瞭不屈瞭各位人才,安徽騰出瞭合肥師范學院,並且為瞭怕其接受不瞭當地的環境,還專門搭瞭一條供暖線,給瞭最高級別的電力保障以及黃金地段的位置。可以說,當時窮困潦倒的合肥,已經盡力地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給瞭中科大。
而努力總會有回報,後來環境逐漸變好,很多外遷的大學都陸續搬回,隻有中科大決定繼續留在合肥。而它的存在,也給合肥帶來瞭最重要的人才,推動瞭合肥的發展。不僅如此,合肥還在傢電面板以及當下比較火熱的新能源芯片上面也都有涉及,並且獲得瞭一定的成就。這樣一座“科創”城市能與一線或新一線城市齊名,這也很正常,而未來合肥也一定會大放異彩。
2021中國城市科創領軍榜:江蘇僅一城上榜,這個二線城市讓人意外
2021中國“科創領軍”榜單,合肥憑什麼與一線或新一線城市齊名?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呱呱資訊